天朝之夢_第460章 八旗朝鮮 求月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配上我們滿洲的軍官便可用了。”傅方接過話題,“主子等所招募的八旗朝鮮俱是儉樸農夫,身材健旺,隻需嚴格練習,再配以鳥槍、長矛,應當能夠一戰的。”

本來奕欣等人隻是想來朝鮮搶一把就走,冇有考慮過讓朝鮮內附成為大清之土。但是占了漢城以後,瞧見漢城街道上麵摩肩接踵的朝鮮公眾。北清君臣都不由自主想到了昔日繁華熱烈的北都城和眼下冷落得不成模樣的盛京。現在的北清,固然另有萬裡之土。但卻隻剩下一百多萬國人,並且老弱婦孺的比例太高,能夠出產作戰的青壯太少。稍有閃失,就要落個有國無民的了局。

回到了景福宮寢殿,書房以內已經有兩個頂戴花翎的臣子在恭候了,瞥見恭親王出去,就要大禮叩拜。

與此同時,漢城景福宮內,大清攝政王恭親王奕欣呆坐在禦座之上,堂上頂戴花翎的官員們正吵成一團。

並且“複古”的八旗除了原有的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以外,還增加了八旗朝鮮和回八旗兩個新成員。此中八旗朝鮮當然是在朝鮮招募,打算招十萬戶,四十萬口,編為八個旗,每旗兩萬五千戶,十萬口,有兵兩萬五千人。

因此纔會有“朝鮮自請內附”之事。

現在攝政恭親王奕欣親統十萬八旗天兵跨鴨綠江而來,朝鮮君臣那裡還敢抵當?連向朱明求援或者是棄漢城流亡的事情都群情了好長時候拿不定主張,最後朝鮮國王李奐又一病不起,底子冇法行動,隻能躺在昌德宮內等著八旗兵來“庇護”了。

恭親王暗自哀歎:“孤非亡國之君,可恰好接辦了一個必亡之國啊!”

“朱逆已經公開宣稱要跨海掃北,幻滅我八旗根底,若再留大兵於朝鮮,盛京有失,我大清就要有覆亡之危!”

“我八旗根底在弓馬純熟,在我十萬八旗懦夫,不在盛京的城池。滿蒙廣寬,沃野萬裡,隻要我八旗懦夫還在,那裡去不得?何必死守盛京?就不怕重蹈北京之禍?”

“免禮,都坐,坐下說話……傅方,肅順,八旗朝鮮的事情弄得如何樣了?”

趁便提一下,北清目前也在醞釀一場鼎新,不過不是甚麼立憲法、開議會的鼎新,而是一場“八旗複古活動”。所謂八旗複古,就是要穩固和加強八旗軍製,將北清治下的臣民全數歸入八旗體係,兵民合一,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但願通過這場鼎新,將本來疏鬆不堪的八旌旗民最大限度地凝集動員起來,規複到往昔八旗鐵騎,天兵無敵的期間。

可如果本身在朝鮮兵敗,狼狽逃回盛京。上麵的眾臣還會擁戴本身當天子嗎?但是,靠北清現在能夠把握的一百多萬人丁,又能夠保持多長時候呢?要曉得在戶部賬麵上的120萬大清之民中,有80萬是八旗後輩,無需交納任何稅款!這大清一國,能靠40萬跟隨而來的漢民扶養?若不允朝鮮內附,大抵用不著朱明來攻打,大清就要因窮而亡了。

大明光複2年5月23日,大明天子朱濟世正式祭告太廟,收回檄文,宣佈要親率百萬之兵,掃北複遼,以報200年來之國仇家恨。次日,朱濟世便戎裝親征,在兩萬六千多名錦衣近衛軍官兵(另有一個師留守)的保護下,分開應天皇城,鄙人關馬頭登船,掛帆東下。

固然純屬妄圖,但倒是恭親王現在所能想到的最好體例了,不然靠那麼點人丁是不管如何都冇有體例同承平天國和朱明鼎足而立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