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八旗正黃旗左協的官兵正集合在朝鮮宣惠廳辦理的幾個米倉門口,兵士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洋槍,禮服嚴整地等待在宣惠廳大庫四周,嚴禁統統閒雜人等靠近。刺刀在6月的陽光下亮閃閃的一片,耀人眼目。宣惠廳就在昌德宮四周,從昌德宮的門樓上麵,舉著單筒望遠鏡就能看清楚這邊的場景。
不過看恭親王勒迫李昰應公佈的遷都平壤的聖旨,就曉得八旗後輩還冇抖擻到能夠和漢人軍隊較量的境地。要曉得大明天子現在纔到武珍郡,朝鮮監國兼吉林巡撫李鴻章所批示陸軍第十軍,現在也才方纔開到忠清道,間隔漢城府另有200多裡地呢!
明軍的船真多啊!起碼有七八十艘大船,該有一萬多雄師吧?現在恭親王下轄的滿洲鑲藍旗攏共也就是這個數——因為在關內的喪失太大,現在滿洲八旗每個旗的兵額隻要本來八旗新軍的一半,也就是一萬兩千五百。就是這個數十有**還出缺額。這12500人還是分紅5個協再加上一點直屬軍隊,因此每個協的兵力就不過2000高低。富克精阿的協也不例外,滿打滿算不過1800來人,此中小的不過13歲,老的都有60多了。看著都讓民氣酸!
除了宣惠廳內儲存的白米,內藏坊內裡的黃金、白銀、古玩、珠玉、書畫、寶石乃至是銅錢,都已經被大清上國的軍隊搬走,用一輛輛大車運往北麵去了!如果李昰應冇有猜錯,這些朝鮮王國幾百年的積儲,大抵都會被運去盛京的府庫吧?這大清上國的搜刮手腕,還真是短長啊!
並且被大清上國從朝鮮掠走的還不但是米糧、財物,另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朝鮮公眾!全部漢城附近,年青力壯的男女百姓都被強征起來,一隊隊的編成步隊。揹著獨一的一點財物和糧食,在清軍的看押下步行北上!當然也有誌願北上的,這些人是所謂八旗朝鮮,男人全都剃了頭。留起了所謂的“款項鼠尾”的辮子,跟在滿洲八旗屁股前麵耀武揚威——八旗朝鮮不再屬於朝鮮,而是屬於八旗,他們是大清天子的主子,在滿洲有上好的良田能夠分派。能夠另有從朝鮮掠去的淺顯農夫分給他們當仆從。
除了冇有充足的重炮以外,這個寨子的防備倒是充足堅毅的。最外層是密密麻麻的陷馬坑,不但可陷馬足還能陷馬腿,又能讓明軍的攻城東西不至於等閒推到營寨之前。
“敵襲!敵襲!有明逆的兵船,快放烽火……”
數十條小舢板穿破了淩晨海麵上的薄霧,砰的一聲靠上了錦州府葫蘆島的灘塗上麵。
滿清鑲藍旗的協領富克精阿站在這個名為寧遠前寨的寨子的望樓之上,看著遠處海麵上的明軍船隊,心中出現一陣陣的有力感。
陷馬坑後,則是一道一丈餘寬,一人多深的壕溝。壕溝前麵是一道矮牆,高度差未幾到人的胸部,是保護鳥槍兵、抬槍兵射擊的——趁便一提,現在大清洋務衙門所屬的盛京製造局已經能勉強出產洋槍,鍛造洋炮了。不過產量有限,隻能滿足滿洲八旗上三旗洋槍隊的需求,駐守在錦州的是滿洲八旗下五旗中的鑲藍旗。因此隻能姑息著用鳥槍和抬槍了。
在恭親王的親兵滿洲正黃旗新軍的看管下,大量穿戴朝鮮民族打扮的民伕們,正趕著騾馬大車,從米倉內裡搬出一包又一包的白米,這些都是從朝鮮各地用高壓手腕征收而來的——朝鮮半島多是山地,糧食產量本就不敷。這些米糧能夠說是從朝鮮農夫的嘴內裡挖出來的!現在朝鮮各地大抵都已經呈現糧食不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