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前提,缺一不成。楊格閉上眼睛,在肯定打算無誤、軍隊調配到位以後,冷靜向上天禱告――“庇佑我中原民族的諸神呐,兩百多年前你們睡著了,兩百多年呐,也該睡醒了、睡夠了吧!再不醒來保佑此戰我軍得勝,老子就草你祖宗十八代!”
兩門炮就在楊格右邊不過20米處並排放列,間隔轟擊目標――日軍步兵縱隊不過500米,美滿是以俯角8°直射的情勢居多發炮,射中率極高。哨長楊騏源乃是武備書院炮科兩年武備生,方纔從書院走出來的他即便不曉得目前幾近全天下陸軍都未曾利用的“直接射擊”戰法,可直接射擊批示還是駕輕就熟。二十多名炮勇在他的批示下幾次發炮,朵朵火花在日軍步兵陣列中炸開,在夏季淩晨的天光下煞是奪目。
半渡而擊,以目前的季候和河道水位以及渡口與連山關之間隻要不敷兩裡間隔的實際而言,不成行。一打,鬼子就龜縮進連山關恪守,費事。馬隊突擊,將日軍行軍縱隊截成兩、三段,以分給包抄一一毀滅,也不成行。鬼子就700來人,一有動靜就有收縮成一團,作戰地幅大為減小,哪有豆割毀滅的空間呢?何況,鬼子練習有素,當前的陸軍作戰又流行以步槍火力為主的線形戰術,行軍縱隊隻需兩個口令便可轉向列為三列火力線,反應極其敏捷,暢旺的排槍火力底子不會給馬隊突擊以機遇。
不求無功、但求無過。22聯隊批示官富岡三造中佐終究還是在清軍的壓力下,特彆是在清軍中存在“德國軍官”的壓力下,放棄了頗具進取心的集合兵力於連山關、衝破摩天嶺的設法,轉而收縮兵力於草河堡,與清軍會戰。
細河發源於千山北麓,由南向北流入遼河首要支流太子河。連山關位處細河上遊段,又加上時價夏季水位很淺,日軍渡水而過毫無題目。倒是批示官今田獨一少佐非常謹慎,先行派出馬隊中隊在河東安插了鑒戒線,然後親率一個加強步兵中隊過河結陣,再是炮兵小隊,最後是另一個步兵中隊。連山關原有駐軍一其中隊也抽調了三十人小隊回援草河堡,由此,連山關上的日軍可戰之兵不過六十餘人。
所謂壓陣乃是客氣的說法,實際上就是督戰。
日軍馬隊小隊緩緩通太高地南側,步兵大隊距分開路的馬隊約莫四百米。鎮邊軍後營及功字軍炮隊放過日軍先頭馬隊不打,那些鬼子自有巴哲爾和53名弟兄去處理。楊格緩緩舉起右手,左手拽過了22年式步槍。
此時,摩天嶺上響起此起彼伏的號角聲,隨即炮聲、槍聲、喊殺聲混作一片,在山穀覆信的感化下,陣容驚人。
坐鎮!?楊格頓時生出打動之情。一個之前的功字軍防勇,現在的六品守備實任營務處軍務參讚的楊格,要批示黑龍江軍、蘆榆防軍各部結合作戰,彆的將體味如何想?黑龍江軍各部將領倒也好說,畢竟跑馬集之戰如同就在明天。可聶士成擔憂呐,本身都一定能鎮住蘆榆防軍各部,楊格能順利變更嗎?他一個小小的守備,拋開一等藍翎侍衛永山不說,阿誰記名總兵夏青雲能聽他的?
高地下,鎮邊軍後營340多名官兵在龔弼的喝令下呈三個哨方陣屏衛高地,阻斷遼陽東路大道。或許是楊格留給鎮邊軍的整訓體例見了結果,後營官兵很快就構造起了排槍射擊,固然射擊間隔仍然在400多米擺佈,卻已經比以往的狀況好了數倍以上。快利槍射程1000多米,400多米的間隔上排槍射擊,多少還是能給日軍步兵陣列製造一點費事,禁止其快速佈陣、反擊乃至建議對高地的白刃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