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漢子_350 【南北洋合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謇會心,落空湘係暗中支撐的裕祿,恐怕很快就會從船政大臣任上調離了吧?那麼,馬尾船政局的整備就將跟著新一任的船政大臣履任而展開,誰又是新一任的船政大臣呢?

“喲?”劉坤一略感不測,宦海上傳說楊格是個目不識丁的防勇出身,從未有人獲得過他的親筆信,今兒劉或人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了。扯開信封抖出幾頁信紙,劉坤一忙尋了老花眼鏡戴上,這才氣看清楚用鵝羊毫在信箋上寫下的筆跡。大略一看,橫平豎直、謄寫當真,佈局是普通般的啦,談不上法度、意境,卻讓劉坤一能夠設想獲得謄寫人的情意。這類事兒,平常間讓案牘師爺代筆便可,楊格非要手書露醜,足見其情意拳拳呐!

長輩末學楊格南拜執師劉製軍硯莊大人勳鑒:甲午以來,中國以新敗之凋敝,君臣一心力掀丁卯新政大潮,履積年餘儘力,國際環境大為改良,整軍、移民、實邊、洋務、西學、築路、郵傳諸般奇蹟皆有所成,百姓精力奮發,國度氣象一新。正該勃勃而發,謀日新月異之效。但是世事乖張無常。帝心仁厚敦慈。為身邊小人讒言所惑,雖有力行新政之念,卻幾次見疑於楊格。為何?尊滿抑漢之成規和軍權日集於楊格之手罷了!楊格撫心自問,可指日發誓。惟願殫精竭慮清算出忠於國度之勁銳軍隊,他日揮軍疆場、一洗國恥後戍守邊陲。保中國將來數十年之承平罷了。

“季子來得倉猝,有何急務?”

把幕僚喚進書房的劉坤一是揣著明白用心發問。前日,楊格電報朝廷“受領王八泡子一案查辦”差事,各地的“擁軍、立憲”風潮垂垂消逝,大清國的政局在乙未年的臘月初,1896年的洋人聖誕節過後。擺瞭然就在都支撐“丁卯新政”的南、北洋如何就第四軍整編後續事件、第五軍整編和南洋海軍、馬尾船政與總參謀部之間的乾係達成調和一事上。

“此處並無彆人,季子但說無妨。”

張謇誇獎第三旅,目標倒是自強軍的“自強”,此語纔是重點,也頗合劉坤一之心。身為湘軍耆宿,劉坤一當然曉得強軍的首要性,是以籌劃著創辦南洋武備書院,可德**事代表團的索林伯格對此並不感興趣,在公收場合放話說:中國陸甲士才儘在新軍,德**事代表團的合作工具是新軍而非彆的中**隊。由此,希冀獲得德**方的支撐不大實際,兩江總督隻能延聘那些退役的德**官。

恐怕到了阿誰時候,天子也不好為湘軍說話了吧?

楊格決意持續貫徹軍隊國度化之主旨,締造國度軍隊,以刁悍之武力推動民族劃1、君主立憲而行共和之政。硯帥乃湘軍耆宿,聲望頗卓,登高振臂,從者雲集,正宜領陸軍部尚書之銜躋身內閣,為國度甲士之魁首,如此,湘軍和南洋海軍亦為國度軍隊之一分子。

新軍非楊格之私軍,也不該成為一人、一係、一族之私軍,新軍名曰國防軍。乃是三千萬六千萬人的軍隊。新軍誓詞曰:吾為國度甲士,為國度好處而戰,雖百死而不悔。

在天子與楊格密切合作與太後一黨鬥法時,張謇由翁同龢保舉入楊格幕,每月支取六十兩的薪水,又在楊格和翁同龢的共同授意下留在江蘇,投入張之洞的幕中,實際上成為帝師、新軍和南洋大臣之間的聯絡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