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拿下平壤、南浦後沿大同江設防,頓兵補給。”
“好不輕易逮住鬼子......”楊格咕噥著走到一旁,坐在馬紮上,此時他也冇有彆的體例,隻能等候詳細戰報。攻城略地好不好?好!可如果不能毀滅敵軍有生力量,那,城攻的越多,地占的越大,本身的承擔就越重,本身的補給線就拉得越長,軍隊的作戰狀況就越差。反之,對日軍來講,越接遠洋峽的補給港口越無益,讓出的城池、地盤越多越輕易形成中俄衝突。“我感受不太妙,德高,此後的仗會很難打啊!”
“說甚麼?大聲點兒!““陳述參總,水兵已經安然接到唐總領事。”
楊格看著輿圖上的北緯39度線從西向東劃過平壤和元山,兩地之間隔著馬息嶺和阿虎飛嶺,兩山均呈北偏東――南偏西走向,均勻海拔高度在800米擺佈,實為中俄兩軍作戰地區分彆的天然邊界,軍團屬窺伺連第二排目前的位置就在阿虎飛嶺。
山、河穀、狹小的土路、雨季......跨過鴨綠江後一起行來非常艱钜,程克昌的輜重軍隊拚儘了儘力,也難以滿足第1、第七和後續的第4、第五旅、第六旅、第八旅以高強度作戰前提下的彈藥物質耗損,一個旅一天200噸鋼鐵隻是普通烈度的戰役耗損,如果要在平壤攻堅,一個旅的日耗損能夠達到500――600噸。特彆是配屬作戰的重炮軍隊。一個裝備24門野戰加農重炮的團一次10分鐘炮火預備就能投送32噸**和鋼鐵在敵軍陣地上,加上幾近等重的發射藥,作戰10分鐘就要64噸的補給力支撐。
身為江東軍團參謀長的劉鬆節在內心默算了一會兒。手指北緯38度線說:“陸路補給六個旅作戰,最大隻能支撐到這裡――開城,過不了臨津江。東線的補給更困難,第9、第十二旅以及後續的第十一旅過了鹹興以後就要與俄軍共用門路,更加艱钜。”
參謀們一聽,一時候幾近全數呆傻了,啥,第一戰就擊退鬼子,就輕鬆拿下博川,如許的戰果還要檢驗?細心一想,可不是嘛,第一旅以一萬多兵力展開作戰,成果卻僅僅是殲敵七百餘人,如果此後都這麼打下去,這場戰役何時是個頭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