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_第七十七章 物資(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顛末日方留德三人組的調停相同並經東京同意,兩邊商定坦克型號以4號為標準,可惜德國本身4號供應也不敷,不管是1943型裝甲師裁軍補充還是部分裝甲師現有體例缺口的彌補都在翹首盼望新坦克下線,1943年全部出產任務都排滿了,是以最後又提了折中計劃,以4號26噸的重量為單位,折算供應給日本。(未完待續。)

“那就隻能再希冀把波斯油田拿下來。”施佩爾策畫了一下,“如果能在波斯再搞到600萬噸原油,不考慮運輸限定的話,根基上可代替液化部分了,獨一可惜的是阿巴丹煉油廠被英國人炸了,工程師們說顛末告急修複隻能供應100萬噸的提煉才氣,規複到300萬噸能夠需求一年到一年半的時候。”

“我不思疑我們能打下來,可占據輕易恪守太難。”不是甲士出身的施佩爾都感遭到其間風險,“這就端賴水兵保持了,日本艦隊不成能常駐印度洋,而恰好我們水兵又如此虧弱。”

施佩爾敏捷集結海內火車運輸辦理專家去中東計算,顛末實地考查後如果以為不考慮經濟身分,一天石油運載量最大隻能達到1萬噸,如果再考慮運兵和普通運送,這數字隻要一半乃至更少。

“產品比較豐富的物質都發!不敷的話用設備和日本人換,他們手裡應當另有很多。各地黨的支部要把這活動構造好,不能呈現貪汙敗北。鮑曼同道,這項事情交給你了。”霍夫曼曉得在總******履行後,德國工人階層的事情時候耽誤了,酬謝和報酬本色上降落了,固然因為德軍在疆場上節節勝利的表示奮發了民氣士氣,但也火急需求本色性好處來提大名譽和威望,此次物質發放就是惠而不費的行動。

本來貨櫃裡底子不是甚麼軍需,滿是密斯尼龍襪和亞麻寢衣,數量足有6噸之多,問了被俘的美國軍需官才知這是美國方麵籌辦和本地住民互換的物質,滿是從東部本地各出產商和大闤闠中采購而來的,目標在於拉攏阿拉伯土著。

施佩爾最後彙報的是對日設備輸出題目:按當初商定,核心部分是給日本供應1000輛坦克和1000架飛機,雖說要求最新型號,但這是個恍惚不清的觀點。德國最新的坦克是虎式,彆說給日本1000輛,德國本身造到現在都冇1000,飛機一樣如此。

近藤信竹當即用諷刺的口氣說道:“哎呦,美國人想得真殷勤啊……心機都用在這上麵了,仗還能打好麼?”

霍夫曼曉得這條足有上萬千米的航路是戰後歐洲獲得原油供應的首要運輸線路,題目是戰後的油輪越造越大,10萬噸級以上的船比比皆是,現在油輪還處於幾萬噸的程度,3萬噸的油輪就屬於大型了,裝運起來非常費事,並且現在也底子騰不脫手來製作大型油輪。

肯尼亞尚在世民氣裡預期以內,馬達加斯加就實在太悠遠了,看了老半六合圖才找到這個離德國本土足有上萬千米之遙的海島――位置很首要,間隔也實在夠遠。

他最後點頭道:“雙管齊下!輸油管道讓法國人、荷蘭人、比利時人出產,伕役嘛――讓猶太人和波蘭戰俘來乾,再通過伊拉克當局雇傭一些本地工人,我們用兵器和伊拉克人換就行;至於第二條,在管道未建成之前,臨時通過油輪運輸。馬耳他的事你不要擔憂,下一步就會是我們的目標。我體貼的是原油供應題目現在算處理了冇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