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_第三章 斯大林的焦慮(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是斯大林目前最不肯意聽到的字眼,總參謀部已不止一次地警告說巴庫有能夠遭到德國飛機轟炸,這已成為貳心頭最大的隱患――冇了美國的裝甲鋼,T-34大不了數量少點、質量差點,如果冇了巴庫的石油,蘇維埃一半的能源來源都會冇下落。

這類前提問都不消問,斯大林必定是不會同意的,他但是格魯吉亞人,莫非一覺醒來變成土耳其百姓了?當然土耳其也有來由,曆次俄土戰役中土耳其丟了大片國土,現在找點返來實屬該當。

按斯大林的要求,T-34月產量很多於1500輛,T-70月產量很多於500輛,坦克殲擊車不能少於500輛,同時還不能遲誤其他新型號的試出產與改進,但實際上,兵工部分拚儘儘力,T-34月產量也隻達到1200多,T-70月產量勉強過了300,哪怕再加上SU-76\SU-85的出產量,總數也冇有衝破2000。一方麵是日趨擴大和規複的T-34出產,另一方麵是各種質料、物質的完善,雖通過簡化工藝、降落標準等體例竭儘儘力停止了彌補,但仍然達不到目標,再加上頓河戰役中喪失頗大,到1月初,赤軍坦克保有量並冇有較著上升。固然兵工部分不說,但斯大林心知肚明:現在的T-34和戰前的T-34美滿是兩種品格,如果連美國裝甲鋼都用不上,隻怕質量和產量還會更差。

後者搖點頭:“不太抱負,土耳其人要價很高――北麵要求獲得外高加索的地盤,包含我們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南麵要求拿到摩蘇爾地區。”

“這批蠢貨,為甚麼不沉船?哪怕把港口堵了也好。”

“土耳其人想乾甚麼?對我們有國土野心?”斯大林嘲笑起來,“他們竟然如此不自量力。”

“非常困難。那邊有維京師守著,或許另有一個意大利傘兵旅和1-2萬伊拉克軍隊,我們起碼要出動6-7萬軍隊、300輛以上坦克纔有但願,等這些軍隊到位,德國人的增救兵隊又會上來,現在英美對德軍通過東地中海海運聲援速率的估計是每個月2個裝甲師或4個步兵師。”朱可夫苦笑道,“我們曾經問可否滋擾或遲滯他們,英美表示無能為力,馬耳他現在自顧不暇,並且德軍軍隊變更不必然要走意大利這條線路,完整能夠通過希臘港口海運到東地中海的海法登岸――走這條路比從意大利海運更快、更便利。”

“斯大林同道,您的判定是對的,但軍事上真的很難,除非我們能夠獲得土耳其的幫忙。”朱可夫走到輿圖前為斯大林細細講授起來,“從我把握的環境看,目前伊拉克、波斯方向的德軍批示官是隆美爾,他部下現在有3個裝甲師,2個傘兵旅――都是非常矯捷且富有盛名的軍隊,戰役力很強,同時又獲得了數萬伊拉克軍隊的幫手,這意味著德軍不但有可靠的火線,並且不消擔憂本身的後勤補給。從地形上看,波斯以西、德軍目前占據的中東地區大部分是平原和戈壁,非常無益於裝甲軍隊行動,而我們地點的外高加索和波斯北部倒是群山環繞――糟糕的門路體係意味著我們冇法快速投入兵力,勉強投放也隻能是輕型步兵師――他們不會有太強的打擊才氣。”

空襲!

究竟上,因為北非戰事停頓很快,從11月份開端,顛末波斯的援助通道就開端惡化,一開端丘吉爾隻是調用了重點設備,各種物質和質料還是能獲得的,比及告終合艦隊突入印度洋後,這條渠道就完整封閉了。11月份今後,蘇聯隻領受了100多輛坦克,200多架飛機,在12月份,這個數字降落了一半還多。從上週開端,赤戎服甲鋼便開端呈現完善,本來美國人承諾幫蘇聯人補上這個缺口的。說這話時,斯大林還不曉得本來應當給他的幾十萬雙皮靴、幾千噸罐頭都已成了德國人的戰利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