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強宋_第六百六十四章 防禦漏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楊淩勒馬,緩緩回顧這滾滾黃河。另有黃河岸邊這些本身幾年來苦心集合的麾下精銳,頓時本身也要統軍而上河東,這麼多幾年來跟隨於本身麾下的好男兒,再見麵時,還能剩下多少,但願當時,豪傑雖逝,國土還是!

……

折家權勢,與韓世忠統合兵馬的交界處,就是岢嵐軍,這岢嵐軍當初就是折家先祖折禦卿為大宋從北漢手裡奪下來的,並主持建立岢嵐軍,設立軍寨堡壘,由天洞堡向北更增築長城,這岢嵐軍也是屬於折家權勢範圍的,向來不準神策軍超出作為鴻溝的岢嵐山半步。

汾河河穀當中,一隊人馬正不疾不徐的向南而行,此時北地,春光正盛,雖則河東之地山黑而林稀,但是河穀當中野草富強,野花點點,汾河水流濺起碎瓊亂玉,仍然彆有一番氣象。河穀兩岸,到處都有村落聚落,現在恰是田間勞作的岑嶺時候,到處都看到農夫身影,在辛苦的伺弄莊稼。

有韓世忠這個河東經略使,首要把握河東路軍事,應對女真西路軍,另有個河東路安撫副使折彥質,統合折家軍及西軍一部,背後依托陝西,自成體係,所謂折家軍,就是從五代一脈傳承下來,真正算得上大宋藩鎮的豐府鄜一帶的軍馬。

如果隻是批示不動,倒也罷了,韓世忠也就希冀折家能謹守住河東西麵就行,歸正最後苦戰惡戰還是晉王帶著俺們打,折家軍中,固然最為能戰的折可適已然垂老邁矣,他所統帶的那一批精兵強將也多解甲養老。

這一隊人馬顛末,非常嚇了那些在田間勞作的百姓一跳,厥後看到這支軍馬打著神策軍燈號,這才放下心來,河東邊地,武風素悍,固然比不得燕地雲內那些迭經喪亂的漢兒,但是比中原要地也強勝很多了。

可這安插才做出未久,隻怕折彥質還冇走到府州呢,一場宮變蔡京就已然垮台,這一招棋冇對蔡京派上半點用處。可半數彥質而言,就是彆的一回事了,他出身折家,妥妥的將門先人,崇寧年間又中了進士,才兼文武,被目為折家那一代出類拔萃人才,三十歲的時候就以朝請郎為直秘閣參軍事,一起被趙佶破格汲引,四十許人就有入東府的資格了。

神策軍是晉王楊淩的起家人馬,新建上四軍中號稱第一,現下心氣恰是最高的時候,如何能讓其他軍馬比了下去,就是韓世忠也感覺節度留後不大夠味,想得一個節度使耍耍,催促既嚴,馳驅來往不斷。

但是當韓世忠遷為河東經略使以後,曾經遣人將了一封極其客氣的手劄,去送及折彥質,告以當前局勢,請折彥質清算北麵防務,可送信人連折彥質衙署都冇進得了就被趕了出來,不過聽聞折彥質還是下達了清算防務的號令,至於有多少效果,那就難說得很了。

正因為這奇特而首要的職位,折家世世代代統禦這河東一角之土,自養軍馬,自辟僚屬,折家數代,為大宋戰死後輩不曉得凡幾,而蔡京將折彥質出外,就是將這支折家軍馬用上,一旦有事,能夠用來管束楊淩的河東神策軍。

這支打著神策軍號角的人馬,自北麵保護著多量內遷災黎退來,就扼守關隘,整治防務,也不甚擾民,甲冑精美,兵刃鋒利,束縛森嚴,且儘是煞氣,一看就是強兵模樣,有這麼一支軍馬坐鎮。這才讓他們冇有舉家避禍,而是還在對峙著田間勞作,不比富室紛繁南下而走,寄於看似更安然的太原府附近安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