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使不得,些許銅板便可,公子高義長幼兒心領了。”
“官人,要點首曲子嗎?”
“難怪。”
一時候,秦浩明心中湧起無窮的難過。
曲中描畫了一幅溫馨美好的水墨小品畫---傍晚將至,煙波浩淼的洞庭湖邊,岸邊一帶白沙,寧靜溫馨,濛濛如霜。
如果再有李香君、陳圓圓、董小宛等絕色美嬌娘相伴,那就是神仙的日子啊!
一群大雁從遠天飛來,在空中盤桓飛鳴,先有幾隻降落在其上,仰首與空中的翱翔者相互鳴叫照應,繼而雁群一一斂翅飛落。
是以,東水關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十裡秦淮的龍頭。
親身扒開汗青的煙霧,在這晚明煙雨昏黃的十月,華燈初上,輕紗幔繞的畫舫、觥籌交雜、漿聲迴盪之際。
可惜是夏季,不然再配上一柄鵝毛羽扇裝裝逼,那絕對是一個運籌帷幄千裡以外的初級謀士模樣,任誰也冇法設想寬鬆的秀才袍下儲藏著一副爆炸似的身材。
因其地處內、外秦淮河的交彙處,朱元璋為鎖住大明朝的風水,給此橋起名為九龍橋,但願藉助龍的奇異力量鎮住南京的風水,以永保大明朝的宏偉基業代代相傳下去。
這時一個脆生生的女童聲音傳入耳邊,秦浩明扭頭一看,本來是一個約莫8、九歲的小女娃,膚色白淨,頭髮枯黃、神態有些怯怯,雙眼不時瞟過桌上的油燜大蝦。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
中間所夾水道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其間商賈雲集,文人聚集,儒學鼎盛,終究構成了久負盛名的“十裡秦淮”。”
一旁的餘佑漢和張雲聞言,也是歡樂非常,目露神馳。
明末的秦淮河邊,確切是個風景旖旎的好處所。當然不是因為河邊的風景,而是河上畫船中的美嬌娘。
秦浩明看都不看小女孩手上拿著的曲錄名,隨口點了一首曲子。
南京的飲食以京蘇菜和清真菜聞名,南京菜稱為京蘇大菜,又叫金陵菜,廚師則自稱“京蘇幫”,是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
老者放開古琴,坐在隨身照顧的板凳上,教唆了幾聲琴絃,閉著眼睛緩緩操琴。
“咦?浩明之前來過應天府嗎?”
同樂堆棧位於東水關,坐落於南都城東南部,龍蟠中路通濟門大橋西側,是秦淮河道入南都城的入口,也是南都城牆獨一的船閘入口。
秦浩明忍不住鼓掌大聲喝采,酒樓其他客人也是讚聲一片好評如潮。
在韃子期間,康熙、乾隆巡訪江南時,都是從九龍橋進入南都城的。
這頓飯秦浩明也是小小的豪奢了一把,要了一個清蒸鱸魚、油燜大蝦、東山老鵝為主菜。
但是讓他駭怪的老者純熟以及特彆的伎倆,操縱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應用,使得樂韻更加豐富,藝術傳染力非常激烈。
小女孩燦然一笑,晃得秦浩明的心疼。
東水關是通向浙江、姑蘇方向的交通關鍵,南來北往的商賈會合東水關,在此經商買賣。
不羈的雙眸蘊著無窮的吸引力,矗立的鼻梁,星劍的眉,如刀削般的臉龐很有男人的氣勢。
瞭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垂垂睡去。
水關共三層,每層十一券,共三十三券,基層十一券通水,上中兩層共二十二券為藏兵屯糧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