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韶跟著一群被選上的孩童,領到一碗粥和兩個烏黑的大饅頭,很快就風捲殘雲般吃完了。那女道姑又過來喊話,帶著五十名道童列隊上前,給那坐在亭子裡的白頭髮老羽士再次考覈。
有的羽士乃至尋求長生不老之術,雲遊天下,彙集珍稀靈藥煉丹問道,成仙飛昇。關於大陸上傳播的一些神仙的故事,楊韶雖也傳聞過,但隻當是神話傳說。這些為慎獨而避世長生的理念與他讀書科舉仕進,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完整相悖,不免躊躇起來。
“諸位鄉親聽好了!貧道清榮!來自梁丘縣南赤霞山清妙觀,吾家方丈奧妙真人大發慈悲,命吾等來此賑粥,稍候半晌便可支付齋飯了,大師都有,不消急!”
但是,這年氣候變態,連續三個月未下一滴雨,地步乾裂,河水斷流,至秋收時節莊稼枯死,蝗蟲四起,農夫顆粒無收。而申國北方邊疆常常發作戰役,官府還要征繳軍糧,征召青壯戍邊,乃至拋家彆業,逃荒就食者無數。
楊韶扛著網兜,提著小木桶沿河岸往回走,遠遠見官道邊小樹林裡飲煙大起,隨風飄來一陣陣濃烈的米粥香味,另有饑民們聲聲歡笑。
這景象看得一眾饑民再無顧忌,紛繁把孩子帶上前去,成果,卻有很多人家的孩童不被看好,反被斥退了返來。而那些孩童被選中的人家興高采烈,已經先行列隊疇昔等齋飯了。
看著那邊的環境,楊韶內心有些意動,可若做了道童,今後要吃齋頌經持戒,畢生奉養真武大帝、三清祖師,不能婚娶,不能在家貢獻父母。
斜劈麵另有一個潔淨寬廣的八角大亭子,內裡除堆放了一些雜物,靠近門口處空中上擺著一張鋪團,上麵盤腿端坐著一名麵相衰老,頭髮、眉毛、鬍子全都烏黑,顯得仙風道骨的大哥羽士。
忙活了一上午,盛裝魚蝦的小木桶底部終究有了淺淺一層,此中另有兩條長長的鱔魚,用油煎了勉強能夠吃上兩頓,總算是有一點收成。
楊韶本年十二歲,長得身材肥胖,膚色烏黑,眼神卻格外敞亮靈動,小小年紀初嘗風餐露宿,背井離鄉的艱苦,隨父母從故鄉建興郡一起逃荒而來,沿途見過很多情麵冷暖,世態炎涼之事,心性也就更加成熟堅固。
一家人跟著送出小樹林草棚屋前,楊父領著楊韶前去亭台前線隊等待,長長的一隊足有上百人,但那清蒼道長遴選得非常細心,還是有很多人家帶著孩童被趕出來了。
比擬大多數饑民隻為了自覺地找一口吃的,楊韶並不悲觀蒼茫,堅信隻要到了南邊,設法落戶安家,有耕地可種,統統都會好起來。他也便能夠持續去縣學讀書,乃至插手科舉仕進,竄改本身和一大師人的運氣。
山南郡這邊水災稍好一些,河裡雖也斷流,起碼還能有一點點水,能夠煮沸了飲用,也冇有蝗災,農夫多少收成了一些糧食,可也不敷交征稅糧,冇有人情願收留逃荒的哀鴻。
莫非是官府來賑粥了?楊韶悄悄猜想,內心一喜,不由加快了腳步。遠遠見官道東邊一排青瓦黃土牆大院的驛遞鋪前,擺了兩隻大木桶,已有很多饑民圍上前,操著長柄木勺打起一碗碗茶水飲用。
楊韶撫著下巴歪著頭,沉吟半晌問道:“娘!方纔孩兒聽那道長說了,並冇許下甚麼好處?這就冒然承諾是否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