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如易_第七百九十章 番外(十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薑懷贏公然看重這個結拜兄弟,承諾蒙古雄師從上穀借道,直奔漁陽郡,並且供應三城糧草,隻求哈丹巴特爾不殺劉世寧。

就在臨時擴建的朝堂上,新晉的文武百官群情聲疊起。燕帝皺眉道:“前有狼,後有虎,我大燕豈不是腹背受敵,可有破解之法?”

燕帝坐直道:“二弟但說無妨。”

世人有聽冇懂,有的半知半解,唯有燕帝是領兵出身,本就善於策畫,聞絃歌而知雅意,當即拍案叫絕:“好一個以逸待勞,堪當一試!”

劉世寧退守漁陽城,自此一戰成名。不管是蒙古韃子還是安朝將領,這一役以後,皆都曉得了大燕昌平王的大名。

......

三今後,昌平王劉世寧親身領兵,率八千精兵良將,趁夜解纜前去蒙古。

由馮嘯帶領的討逆雄師在定州城外安營紮寨,向北一百裡,便是大燕的漁陽郡治下。先行軍隻要三萬人馬,不敢冒進,便派出標兵先往漁陽刺探軍情,殊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也已被探子傳回寧冬城。

轉眼到了十一月,北方天寒地凍,終究比及河麵結冰,蒙古大營向東推動,卻在途中被燕軍埋伏,兩邊一觸即發,交兵半日,燕甲士數不敵對方,主將竟被活捉。

這麼一來,便廢除了國師劉雁預言中的“蒙古伏狼”,短時候內,帖木兒恐怕是不會捲土重來了,燕軍能夠用心應戰大安朝廷。

帖木兒稱雄以後,早有野心擴大國土,卻苦於南下進犯,橫山斷水倒黴馬隊挺進,若從邊城繞道,路途悠遠,唯有東取燕地,借道而行,方能沿途補給。

黃袍加身以後,燕帝定都寧冬城,分彆出五郡,分撥雄師駐紮各處險要之地,而後大封親信,建朝議政。值得一提的是,薑懷贏義弟劉世寧,因起初救濟衛太後與長公主出險有功,隨後又獻上新政三十六則作為朝綱,燕帝倚重非常,是以封為異姓貴爵,一時候風頭無兩。

帖木兒先時對薑懷贏很有顧忌,不敢冒然行事,邇來聽聞薑懷贏稱帝,便蠢蠢欲動,調派了兩萬馬隊,安紮在燕地西境牧仁河上,一麵製止燕軍來犯,一麵又存著渾水摸魚的心機。

蒙古雄師亂作一團,何曾見過這等陣仗,哈丹巴特爾慌鎮靜張帶兵撤離,竟不知不覺朝著討逆雄師安營的方向去了。

臘月上旬,討逆大元帥馮嘯在毫不知情的環境下,派一萬兵馬打擊漁陽,卻連城門都冇有攻破,便被蒙古雄師從兩邊包抄,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就在蒙前人洋洋對勁之際,火線俄然傳來戰鼓滔天,轉頭四顧,卻見大燕旗號漫天飛舞,高地上驚現了十門粗笨的炮車,“霹雷”一聲巨響,便是驚天動地,黑霧滿盈,但聞哀嚎遍野,底子看不清剛纔產生了甚麼。

言畢,不管雲裡霧裡的一乾臣子,點名叫了幾員大將,並劉世寧與劉雁,換到殿後密議。

話畢,眾臣紛繁獻計,有說先發製人,趁安朝全軍未能會和,搶先霸占定州;有說不如同蒙前人締盟,一同對抗朝廷。

帖木兒接到這個不測之喜,毫不躊躇,敏捷調集兵馬,前去牧仁河與哈丹巴特爾會和。親身見過劉世寧後,帖木兒看破了對方的狡計。本來燕軍冒進,是因為安朝的討逆雄師已經到了定州,燕帝以是一麵派兵挑釁蒙古鐵騎,勾引他們出兵,一麵向討逆雄師逞強,將漁陽拱手讓之,介時蒙古鐵騎與討逆雄師狹路相逢,必有一戰,燕軍方可漁翁得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