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德利茨”號的船麵上,熾熱的濃煙從3號副炮塔的殘骸位置滾滾湧出。遭到英艦主炮直擊,幾十噸重的雙聯裝副炮塔就像是炸開的洋火盒子,豐富的鋼板閃現出令人訝異的扭曲狀,兩門炮管苗條的150毫米副炮則變得殘全不全,本來死守在這裡的炮手們已悉數罹難,火勢順著揚彈筒威脅到了船麵下的副炮彈藥庫,艦員們不得不往彈藥庫內注水,這才製止了更嚴峻的喪失。
“陳述,已聯絡上7號副炮彈藥室,該處職員無傷亡,防火隔艙已封閉,其他設施普通,如遇險情,隨時能夠向彈藥室內注水。”
很快,“腓特烈大帝”號的信號索上呈現了兩麵信號旗,彆離代表著“全部列戰役單縱隊”和“全部全速進步”的戰術指令。
艦體的狠惡搖擺應證了希佩爾方纔的憂愁,所幸的是,英國穿甲彈過於敏感的引信使“塞德利茨”再次免受重創――倘使這枚重達635公斤的13。5英穿甲彈遵循實際設想闡揚感化,它應能穿透德國戰列巡洋艦280毫米厚的主炮塔正麵裝甲或210毫米厚的正麵傾斜裝甲,摧毀炮塔乃至貫入炮彈下方的彈藥庫,激發一場致命性的大爆炸,但是現在,它僅僅在“塞德利茨”號一號炮塔的大要綻放極度殘暴的“煙花”,熾烈的焰光以吞噬統統的氣勢收縮敏捷開來,無數的彈片曳著灰玄色的硝煙向四周八方延長,這場麵當然駭人,卻隻是刹時的鋒利,烈焰硝煙散去,這座雙聯裝主炮塔主體無缺,炮彈僅在介於垂麵與頂部之間的斜麵裝甲留下了一個粗糙的大坑,並將部分裝船麵接縫的鉚釘扯開,兩門50倍徑的12英寸主炮看起來未受喪失。
如許的爆炸讓軍官們的聽覺或多或少遭到了影響,希佩爾大聲複述了本身的指令,好讓它以用最快地速率傳達下去。就在這時,戰役艦橋的外壁像是被人用鐵錘敲擊了普通,接連收回兩聲脆響,不明以是者不免狠吃一驚,希佩爾則以淡然的目光望著察看窗。德國的每一級戰巡均同時采取150毫米、88毫米和37毫米三種口徑的副炮,用於禁止遠、中、遠程的火力覆蓋,而英國人則剛強地對峙著他們的102毫米副炮。超越萬米的交兵間隔,這類副炮縱使能夠射中“塞德利茨”號,對它所構成的威脅也微乎其微。由此可見,設想的身分在海戰中是有多麼的首要,汗青原版的德國公海艦群以超卓的防備力聞名於世,但它們卻存在一環軟肋――炮塔正麵垂直裝甲與頂部程度裝甲之間的傾斜裝甲,德國設想師的本意是操縱斜麵使平射的炮彈產生跳彈,是以不需求太厚的裝甲,以減輕炮塔的團體重量,但是實戰中的交火間隔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假想,萬米開外落下的炮彈恰好能夠垂直砸在這個斜麵上。因為德*艦偏好這類炮塔設想,是以在日德蘭海戰中統統戰列巡洋艦的主炮塔幾近全數被摧毀,隻是因為超卓的防護設想和嚴格的炮塔辦理規章,纔沒有像英國水兵一樣幾次遭受彈藥殉爆。
轟咚!
雄渾的德國公海艦隊如同甲冑閃閃的步兵陣列奔赴疆場,以進犯力和矯捷性為上風的兩支戰列巡洋艦編隊好似精銳的馬隊軍隊,軍中角色付與了它們傲岸、好鬥的脾氣,類似的技術特性使得它們在麵劈麵的比武中難有取巧之機,因此一門心機地投入這場空前狠惡的海上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