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哥,這袋高粱是捎家裡的糧食,這兩串魚給俺家和哥家各一串,都是我在護城河裡打的,哥拿歸去吃。”小石頭拘束道。
挑著一石多糧食,李璟也不再逗留直接順著來路往回走。半路上,卻聽的街邊傳來喊聲:“秀才哥,秀才哥,你也上鎮裡來了啊。”
再次進城門,此次並冇有免費,扼守的軍卒倒是多了幾人,每一個入城的雖不消搜身,卻被高低打量。如果是陌生麵孔,便會被拉到一邊查問幾句。不過赤山鎮也算承常日久,有重兵扼守,卻冇有哪個不開眼的山賊馬匪海賊敢來打主張,統統也就成了過場麵活。
看著他那謹慎的模樣,李璟心中龐大,固然前次他們出事,隻能是怪那些鹽丁和運氣不公。但較著的,小石頭一家倒是把這事當作了他們的錯,記在心中,總感覺虧欠了李家。十來斤魚或許算不得甚麼,但倒是很渾厚的情意。他不再說甚麼,對小石頭笑笑挑起擔子。
此時還是一大早,東麵的甕城門還冇有翻開,在城門前堆積了上百的百姓。這些人裡有的牽著驢子騾子,也有趕著大車的。更多的則是肩挑手提著東西,大多是來鎮裡買賣的。有賣炭賣柴,賣魚賣肉賣羊賣豬不一而足。不過大多數的百姓都是麵黃饑瘦,神采慘白,身子薄弱。身上的衣服固然還算劃一,可卻都是補丁摞著補丁。
李璟出了門,韓氏還在倚門望著他的背影直至遠去以後,纔回了院中。
“入城費兩文!”一個挎著橫刀的守城兵雙手抱在懷中,眼睛半睜半閉的對李璟說道。
“小石頭啊,我進城換點高粱,正要回村裡呢。”李璟停下腳步道。
因為赤山鎮的這些兵士與家眷浩繁,久而久之,便成了文登縣西南部的中間。固然大唐規定,隻要三千戶以上的縣城才氣夠設市,但這些年政令也越來越鬆。赤山軍鎮人多城大,且又靠著文登縣最大的寺廟法華寺,因此人氣極旺。赤山鎮的鎮將還掛有鎮遏使的官職,權力極大,比文登縣令級彆還高,平時底子不如何看縣衙的官吏麵子。他在軍鎮內建有市場,四周百姓買賣幾近都是到赤山鎮來。
對這個李璟卻也明白,他剛纔也看到了凡入城的,不管是趕車還是白手的,一概兩文錢。以現在鬥米兩百文錢的物價,這入城費兩文錢倒是不貴,李璟取出身上帶的那串錢,取了兩個開元通寶放進了軍士麵前的竹籃中。
“秀才哥,那你幫俺捎點東西回村裡給俺娘行不。”小石頭對李璟話裡卻有些拘束,一來因李璟曾經獲得過鄉貢身份,算是村裡真正的詩書人。二來前次李璟兄弟出事,也都是因為王家的事情。
李璟吃過早餐,便揹著一匹絹兩匹布往鎮上去了。
此時已經是晚秋,八月種下的冬小麥已經抽芽,村裡大多數的男人都下地去了。李王村的村民之前有種稻也有種粟,另有種高粱大豆的,不過這幾年不是乾旱就是蝗災,大師便隻能種比較抗旱的冬小麥和大豆。八月種麥,來年蒲月收成後,恰好又能夠種一季大豆或者粟穀或者高粱。
(友情提示:瀏覽之前,請先登岸。)
又等了一會,鎮裡終究響起鼓聲,東甕城門也吱吱的翻開。跟著吊橋放下,百姓們開端列隊進城。
“哥,你等俺一會啊,俺這就去拿。”小石頭一溜煙的跑冇影,半晌後又氣喘籲籲的跑了返來。手上提著一個不大的口袋,內裡裝的卻也是一些高粱,約莫有個二三十斤高低。彆的還提著二大串柳枝串起的魚,各有六七條,兩串都有差未幾十來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