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_第4章 赤山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璟也看清了來人,冷冷道:“不賣!”

赤山軍鎮駐軍三千,連帶著兵士家眷也都隨軍,赤山鎮便是人丁浩繁,非常熱烈。全部赤山軍鎮平麵近方形,每麵約長1100米,為適應山丘海岸的陣勢,表麵並不規整。城牆磚築,四周各開一門並各有甕城,門樓角樓共7座,在一側河道出入口另有水門。城內東西門之間的大街是乾道,偏西跨街建鼓樓。南、北門內的街道也是乾道,但未對直。主要街道根基與乾道平行。

又等了一會,鎮裡終究響起鼓聲,東甕城門也吱吱的翻開。跟著吊橋放下,百姓們開端列隊進城。

李璟回過甚,恰好與那人四目相對。

進了甕城門後並不直走,而是繞著城牆往左走了約百十步纔算到了赤山鎮的東門。如許的做法,天然是為了加強軍鎮的防備力。就算戰時甕城門失守,仇敵也不能當即衝到內裡的城門前,而是得繞著城牆走了好一段才行,這就給守軍時候構造防備反擊。

“站住,這兩串魚很肥啊,一串錢我買了。”一個帶著些霸道的聲音在前麵響起。

“能夠,有啥要捎帶的你直說就是。”王鐵匠在城裡打鐵,十天半月可貴回一次家,現在小石頭也是在城裡跟他爹打鐵。

因為赤山鎮的這些兵士與家眷浩繁,久而久之,便成了文登縣西南部的中間。固然大唐規定,隻要三千戶以上的縣城才氣夠設市,但這些年政令也越來越鬆。赤山軍鎮人多城大,且又靠著文登縣最大的寺廟法華寺,因此人氣極旺。赤山鎮的鎮將還掛有鎮遏使的官職,權力極大,比文登縣令級彆還高,平時底子不如何看縣衙的官吏麵子。他在軍鎮內建有市場,四周百姓買賣幾近都是到赤山鎮來。

挑著一石多糧食,李璟也不再逗留直接順著來路往回走。半路上,卻聽的街邊傳來喊聲:“秀才哥,秀才哥,你也上鎮裡來了啊。”

李璟吃過早餐,便揹著一匹絹兩匹布往鎮上去了。

此時已經是晚秋,八月種下的冬小麥已經抽芽,村裡大多數的男人都下地去了。李王村的村民之前有種稻也有種粟,另有種高粱大豆的,不過這幾年不是乾旱就是蝗災,大師便隻能種比較抗旱的冬小麥和大豆。八月種麥,來年蒲月收成後,恰好又能夠種一季大豆或者粟穀或者高粱。

登州港最首要的港口在蓬萊,不過文登的赤山浦倒是直通新羅與日本比來的航道,向來繁華。掌管登、青、萊、淄、齊五州的淄青平盧節度使府便在赤山浦前麵的赤山腳下建立了赤山鎮,直屬於平盧軍麾下。

“小石頭啊,我進城換點高粱,正要回村裡呢。”李璟停下腳步道。

“入城費兩文!”一個挎著橫刀的守城兵雙手抱在懷中,眼睛半睜半閉的對李璟說道。

赤山鎮的首要職責本來是保衛赤山浦的安然,免受海賊盜匪攻擊劫掠,彆的還帶有征收停靠港中船隻貨色關稅的職責。不過晚唐武夫當國,這群軍將倒是放肆的,駐守此處,幾近便成了土天子,連縣衙也得看他們麵子。文登西南部幾近成了赤山軍鎮直轄地界,不但老百姓們買賣東西去赤山,就是平時有個膠葛打個官司,也都是找赤山鎮措置,而不去文登縣。

本來韓氏給他一匹帛和一串錢讓他買點紙墨冊本甚麼的,不過李璟卻並冇這麼做。一家人飯都吃不上了,他哪還會去買甚麼冊本筆墨,都到了晚唐季世了,難不成他還真去考科舉不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