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第二十七章 上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肅宗在靈武時,江淮賦稅運至襄州、商州渡口,經漢水運至洋州、興元府,再陸運相稱中的扶風縣。

上遊如此,下流就更好了,並且沿途貿易相對發財,利於財賄北運。

河西黨項,他節製得不是很周到,有的還模糊遊離於統治以外,讓趙儉募去一些,換點錢帛,也不是甚麼好事。並且,他估計這類買賣也冇法悠長,趙儉的地盤一旦擴大,翅膀硬了以後,一定就還會持續上供。

宋朝陸遊曾有《自三泉泛嘉陵江至利州》詩,陽平關即在三泉縣。

不過折家實在也不虧。麟州祖業,交出來就交出來好了,鳳翔府不比阿誰邊塞軍州強多了?鮮卑王族以後、邊地黨項大酋,離了老巢,此後隻要規端方矩,以大帥的仁義,一旦獲得天下,新朝朱門的職位是跑不了的。

究竟上,向附庸藩鎮收取財賄,已經不算甚麼放肆之事了。陳州趙犨,就一向向朱全忠上供財賄,還幫著出兵。河南尹張全義,為朱全忠的南征北戰供應賦稅、東西,挾帝至洛陽時,還補葺宮室。

柳宗元《興州江運記》裡提到朝廷在興州的駐軍,因為本地人丁希少,賦稅不敷,需從外埠轉運,非常困難,因而“……決去雍土,疏導江濤,萬夫呼撲,莫不如誌。雷騰雲奔,百裡一瞬。”可見國朝花大力量疏導了嘉陵江上遊的河道,使其通航,但應還是不以下流航運代價大。

淨水驛外,鐵林軍大營連綴裡許。大隊步兵正在出操,喊殺聲震天。

“還冇想好,但應是要的。某這會屬意的是河池縣四周的固鎮,西行經成州至秦州,東北出散關入關中,南入蜀口至成都,皆須經此地,非置一軍不成。”

“此皆賴靈武郡王許我募兵。”趙儉笑道:“今川中另有四大逆藩未討平,今後如有效兵之時,還望靈武郡王多多通融。”

岑參是初唐墨客,那會的巴山確切稀稀落落,漢水航運也極其冷落。但奇異的是,安史之亂後,國勢江河日下,但漢水一帶的貨色運輸卻比初年還要更加富強。

山南西道不止有漢水,大散水或故道川(嘉陵江)的運輸感化也非常關頭。該河沿線有興州、利州、閬州、果州、合州、渝州,船運可一向通到興州。

再厥後開了汴水,江淮賦稅多經汴水餉道,但國朝另有幾條備份線路,且一向承擔著相稱部分財賄的運輸任務,這條線路就是此中之一。

“西北戶口不豐,募兵之事……”說到這裡,邵立德頓住了。

因為使者已經居中傳過話,將一些不太好放下檯麵直接講的事情暗裡裡談過了,是以邵立德明白趙儉的話外之音:募兵!

“大帥,軍府衙兵雖多,但也經不起四散戍守。”趙光逢提示道:“除非現時南征蜀地,不然似無需求。”

“果州(南充)其民喜商賈,蜀人喚做‘小成都’,充城富強冠東川。”

“走吧,去見見靈武郡王。”

他在龍劍利閬四州拉起了萬餘兵馬,核心就是當初帶疇昔的兩千通塞鎮兵和兩千橫山黨項,而後東征西討,多倚賴之。

一個節度使以大禮拜見另一個節度使,十年前或許不太合適,但現在就很平常了。

“大帥可要在山南駐軍?”

彼時邵立德正與趙光逢飲茶閒談,會商巴南諸州常見的山間梯田,突聞龍劍節度使趙儉求見,兩人相視一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