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第六章 三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歇息夠了,走吧。”靠在木柱上假寐了一會後,劉三鬥起家道。

“長安狐兔出冇,怕是冇甚買賣。”一名讀書人方纔坐下,點頭感喟道。

“本年倒是好了一些。”劉三鬥說道:“朝官漸回,家眷亦多了起來。去歲河東李克用獻大木,本年金商李詳又獻木,助賢人、百官補葺宮室、宅邸,應是有人氣了。”

分開野店後,劉三鬥一行人走了七天終究到了同州馬行,將這些河陽民戶交給下一波人帶往丹州。而他們本身,則將返回陝州。

這類自發性的移民,現在還很少,但跟著天下局勢越來越混亂,信賴會越來越多。

運糧食的馬車,一輛運二十餘斛,還不敷三十名軍士一月的耗損量。如果是三萬名軍士,一個月的軍糧耗損量就要超越一千輛馬車來運。究竟上火線不成能隻儲存一月軍糧,除非真的無糧,不然如何著都要囤積兩三個月的,以免出了不測,糧道被抄截。

劉三鬥曾經算過,如果是從河陽護送百姓到綏州,均勻一戶人路上要耗損七斛糧食。百姓們出門前能夠有一點糧食,也能夠冇有,總之耗損是非常大的。

“這……”士子驚道:“這豈不是劫奪良民?”

“這位客人可曲解了。大通馬行的人,夙來濟難明困。魏博亂軍、河東豺狼,攪和得河陽、昭義等地不得安寧,大通馬行出賦稅挽救疲民勞人,此義舉也。”店東走了過來,給讀書人端上了湯餅,道:“若不是家業都在這邊,某也去夏州了。聽聞那邊安寧得很,軍士不劫奪百姓,賦稅輕,黨項也被清算得很誠懇,與關中大不一樣。客人亦是讀書人,無妨去看看,返來可和某說說,傳聞到底是真是假。”

不過到了下半年,戰馬的買賣應當會好起來了。

“店東這廚藝真是絕了,何不去長安開店?買賣定是大好。”野狐泉外驛道旁,劉三鬥與部下分食完熟肉、胡餅,讚道。

一千戶,就是七千斛糧,相稱於賣兩三百匹馬的支出。一年如果有四千戶,一千匹馬的錢就冇了。劉三鬥對此非常心疼,但大帥感覺無所謂,乃至以為很值得。若不是實在冇法弄到更多的人的話,大帥恨不得拿出一半的賣馬錢去招攬移民。

藩鎮之間,亦有情麵油滑。就憑王重榮做人的到位,他這一波就輸不了。

“再差,能比戰亂之地差?”店東歎了口氣。

在陝州馬行時,他們照顧了萬餘枚醋乾胡餅及百餘斛糧豆,夠吃半月。每至一地,他們也會拿出錢帛采買吃食,儘能夠彌補耗損,直至到達下一個馬行動止。

世道不靖,不養些人手如何能做買賣?看看各地的商行,凡是要穿州過縣做買賣的,都養了很多人,東西齊備,弓馬純熟,歸副本錢都會加在貨色上麵。

士子被店家這麼一說,也有些不肯定了。王重榮治河中多年,王處存到差,一府四州真的買賬嗎?若不買賬,運氣好還能打轉歸去,運氣不好被人襲殺,都無處伸冤。

而跟著他的號令,三十餘位馬行保護立即查抄東西,出門號召在路邊歇息的民戶起家趕路。店東一家從廚房內搬出一筐又一筐的胡餅,都是劉三鬥他們買的,彌補步隊裡的存糧。

“唉,也許你說很多,某冇讀過書,不太懂這個。”店東道:“但鹽價漲了,一鬥百五十錢,河中商家還是有見地的,到現在還在搶購粟麥稻穀、布帛匹練,代價一日兩漲。某也不但願兵戈,這買賣還得做下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