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成,回籍也罷!
這下子,晉陽城裡這千把昭義兵可就真成了孤兒了。姥姥不疼孃舅不愛,有家人在上黨的,還能開小差跑歸去,冇家人或遠在河北不籌辦歸去的,就隻能在城裡廝混了,至今大抵隻剩六百來人,士氣委靡得很。
這裡所說的汾水,指的是唐朝古汾水河道。如果以當代汾河位置來看,三城皆在河西矣。全部晉陽三城周長42裡,東西長12裡,南北長8裡多,是為天下雄城。
邵立德想來想去,感覺六百軍士能夠不太夠,是以當晚便謁節度使李侃,要求募兵至千人,剛好是一都的標準配置。鐵林都現在就是李侃的膽氣,是以他無有不從,第二日便差人領邵立德至東城某處虎帳,將滯留在那邊的數百昭義兵士交歸他統帶。
崔季康上任後,對這些昭義兵也不甚感興趣,乃至有些嫌惡。彼時昭義兵隻剩千人擺佈,鼓譟邀賞,言充作川資回籍。崔季康不睬,新任昭義節度使李鈞帶兵至河東,本欲收了這部分人,成果未及辦這事,本身就在靜樂縣慘敗,中流矢而亡,餘眾分離,走巷子返回上黨。
當然也有人不對勁想走的,不但昭義兵,之前收攏的岢嵐軍裡也有,統共數十人的模樣。邵立德並不食言,讓李延齡一人給了點錢帛,任其自行拜彆。這些人在眾軍士瞋目相向下,也不敢叫罵,領了錢便灰溜溜走了。
李延齡不解,不過很快依言拿了一把大斧過來。
“敢不從命!”陳誠喜道。
“咳咳……諸位,邵副將如此仁義,遍數晉陽三城,還找獲得麼?”不消邵立德表示,陳誠恰到好處地上前說話:“昭義兵的應當都熟諳我,我就直說了。邵副將待人以誠,給人如沐東風之感。又珍惜士卒,所得財賄儘皆犒賞下去,諸位該當滿足。前陣子我聽聞府城牙將賀公雅,起居於豪宅高門,家中仆人逾百,美婢數十,一月中可貴有兩三日睡在營中。朝廷、節帥犒賞,亦不全數發下,比之邵副將如何?再鬨,可就冇知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