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淮深、邵立德二人,覬覦河西三州之地,此後須得同心合力。”翁郜坐回結案後,提起筆來,籌辦給京中故交寫信。

“籌辦馬匹,再來點吃食,餓壞了。如果有酒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信使喘著粗氣說道。大寒天,頭頂卻像蒸籠一樣不斷地往外冒著煙。

但他冇有立即給。而是一向比及十月尾,朝廷冊封使團到達沙州後,纔派人集結粟麥,用大車、馬駝送往涼州——說白了,這就是一次好處互換。

涼州城,姑臧縣理西,神鳥縣理東,其他為州城,另有前朝的宮城、倉城、坊城等。素為國朝雄郡,河西節度使駐地,天寶時州城內駐有赤水軍,兵三萬三千人、馬一萬三千匹,五縣之地共有民十餘萬人,以耕牧為業。

普通來講,節度使都會兼領察看使,但即將設立的河西鎮二者倒是分離的,這讓李明振起了種不好的感受。

當年鄭尚書在位時,涼州被嗢末占據,靠歸義兵出兵光複。光複後,糧餉也極度仰賴沙州供應,但鄭尚書、翁防備使還是結合起來,趕走了歸義兵。

陷蕃以後,吐蕃對城牆是大拆特拆。有的拆了乾清乾淨,有的拆了半拉子。涼州城甚為廣漠,還殘留了部分,國朝置鎮後,持續停止了補葺,根基是沿著舊有城廓扶植,但因為人力物力的匱乏,至今尚未完工。

涼州冇多少兵的,這點賦稅,說實話朝廷出得起。一年萬餘匹絹、幾千緡錢、兩萬斛糧食,差未幾就夠了,再說本地也能籌集部分糧食、牛羊。就怕朝廷得空顧及,隻想著給南衙北司的官吏們發俸祿,養神策軍,而不肯給河西糧餉。

究其啟事,還是因為當初所謂的光複失地,大量藉助了吐蕃崩潰後的處所奴部權勢,比如嗢末、回鶻、黨項、吐穀渾等。人家各有地盤、兵馬,名義上歸順大唐,但實際上自行其是,涼州、歸義兵兩鎮兵力寡弱,環境一向到明天都冇有獲得竄改。

及近城池,遇散騎巡弋。信使啐了一口,沙陀子!

信使衝進了城外的驛站,翻身上馬。

李明振是涼州節度使幕府左行軍司馬,不過涼州已無節度使,前任鄭尚書在內鬥中敗於翁郜,被趕回了長安,李明振便投奔了過來,但仍在幕府供職。

“去城裡了。”幾位驛卒正在糊牆。木板牆到處是縫,冷風直往人骨子裡鑽,分外難受。

嗢末、吐穀渾、黨項、回鶻、焉耆等大大小小的部族,二十餘萬人總有的。若都能進貢財賦,斷不至於連千餘州兵都快養不起了。

相反甘州回鶻倒一向很恭敬,不竭遣使進貢,朝廷使者來往,主動派兵護送。早些年中原有事,偶爾也出兵幫忙朝廷征討。團體而言,朝廷對涼州鎮、甘州回鶻比較信賴,對一向試圖兼併鄰鎮的歸義兵則不是很信賴——肅州龍家現在便在向歸義兵進貢。

涼州共有七城。

最坑的是,涼州、歸義兵兩鎮之間的乾係也不太敦睦。歸義兵一向想兼併藩鎮,節製涼州,朝廷對其疑忌頗深。

這鬼氣候,實在太冷了!

前後兩波軍糧到達涼州,糧草一時候無憂矣!但安休休帶的三千餘步騎進城後,就賴著不走了,這讓涼州高低有些猶疑。隻是人家帶了很多錢帛過來,給本來的戍兵發了賞,軍士們都很歡暢,一時候也不好說些甚麼。

翁郜之前就一向在想,此人東進受阻,南下無膽,便有能夠西進,篡奪河西諸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