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定時候線來寫的,體裁我也搞不清楚,臨時算是邵賊小我回想錄吧。
就到這吧,等候下次再見。
讀者能夠在章說留言,我看看大師喜好甚麼期間,我好去買書研討。
之前有個說法,三國、盛唐、明末,是三個自帶流量的汗青期間。你寫其他時候段,獲得一樣的成績,要支出更大的儘力,要有更高的寫作程度。
最後構思的時候,寫了個開首。
不知不覺,本書連載三年,終究完本了。
帆海、殖民、貿易、戰役、交際,花了大篇幅,對天下運轉的本質、殖民的本質有過較詳細的描述,放到現在,內裡很多東西仍然是建立的。
或者,我持續應戰下冷門期間?哈哈。
下一本謄寫甚麼我還冇想好。
接下來會寫一些跋文,把坑填上,然後我就向編輯申請完本。
寫了前麵那本書,再寫晚唐時,內政是真的無從動手,哈哈。風俗了大開大合的殖民貿易、財產投資、本錢運作,在當代時,發明要啥冇啥,隻能做些力所能及的馬政、育種、貿易以及粗淺的金融方麵的鼎新。
這本書大師能夠去看看,不是告白啦,我也不會獲得甚麼收益了。
這是我第二本書了。
因而乎,他們產生了兩大需求:1、外洋消耗品市場,消化本國產業產能;2、回報率高的外洋投資市場,消化本國多餘本錢。
公允地說,察罕如果不死,各路義兵包含朱元璋在內多數了局不妙。
想想也蠻帶感的,黑粉也是粉埃與沈萬三合作開辟,實在戲份挺多。
並且,這是和《晚唐浮生》完整分歧的範例――
當然,如果你們真保舉,艸,我也不是不能頂著壓力上。
我的籌算是,格式寫大一點,就像我第一本書一樣。
在此對各位讀者表示竭誠的感激。
到時候真寫了,書評區又要飛騰。
臨高我記得也關了好久,作者應當大量點竄了,最後放出來了。
如何說呢,應當還是有閃光點的吧。
或者想體例把朱元璋推到抗元一線,配角去奪江南,當真推演下來,你們感覺朱元璋會如何做?
他們經曆了悠長的產業反動和財產堆集,本錢已經極其充盈,但本國開辟已經飽和,找不到新的經濟增加點。
清末不讓寫,那寫甚麼呢……
我要寫,必定會當真寫。任何人都有陰暗麵,都有斑點,這些如果寫出來,那書評區可熱烈了。
新書甚麼時候寫不好說,如果等不及,可先看看老書1630。
寫流量希少的冷門期間,成績超越熱點期間,我內心爽藹―第三次感激讀者老爺的支撐。 呃,冷門期間最好彆保舉元末埃如果我真寫了,多數被罵成狗。
實在我本來想寫清末的,但之前傳聞1911年今後不能寫,厥後又傳聞時候提早了,1901年今後都不能寫――實在我冇弄清楚1901年有啥特彆的。
以上這些,在19世紀時西方國度就開端做了,到20世紀後半葉達到顛峰。
第一本書純粹是興趣,第一個月稿費200元,最後404時均訂2000多,佳構都冇到,算上我在公家號上連載的,能夠靠近1100萬字。
第二本就是《晚唐浮生》了,590萬字,完本時均訂一萬多一點,是龐大的進步了,再次感激讀者們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