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者宜為下。
61.大國者下賤,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
畢生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畢生不救。見其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
配天之極。
50.出世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吉事尚左,喪事尚右。偏將軍居左,大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思泣之,克服以喪禮處
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靜為天下正。
悠長。
48.為學日趨。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乃至於有為。有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覺得天
帝之先。
善人。
05.六合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賢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六合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平,動而愈出
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賢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24.企者不立;跨者不可。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4.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成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
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29.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成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波折生焉。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罷了,不敢
34.大道泛兮,其可擺佈。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敷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
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
4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始製馳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32.道常知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賢人之道為而不爭。
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賢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賢人猶難之,故終
16.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