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在明末_第145章 財糧部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這一期間以來,王淩把首要精力都放在了與韃子的軍事鬥爭上,而很少存眷經濟題目。

本年風調雨順,一改往年的大旱。按照已經收割的麥子的產量估計,本年夏糧可收1.8億石。估計農夫會出售九千萬石。

韓智麵前一亮,曉得王淩有處理體例,便孔殷道:“請會長大人指導迷津。”

民生會以九錢銀子收買農夫手中的餘糧。

趙全海想了半天,麵有難色道:“我保舉一小我,不知合適分歧適?”

在黑風蕩時,王淩便建立過商貿公司,先由林雲麗辦理,後又交給了馮若霜,但範圍不大,以賣日扮裝護膚品為主。

民生會自有田產預算總計要收一千九百萬石。

馬、席兩家一家先投入125萬兩,民生會先投入1250萬兩。

分田到戶的八千萬畝。

民生會轄區有110萬頃耕地,合1.1億畝。

民生會具有田產為三千萬畝,因為戰役、饑荒,人丁急劇減少,在民生會轄區,每人分了五畝田後還殘剩大量地步。

王淩道:“我們以九錢一石收糧,究竟上因為水災、饑荒及比年戰役,京師一帶糧價在一兩五錢,陝西一帶為二兩五錢,蒙古一代為三兩,遼東韃子統治區為二兩,我們收了糧賣到這些處所,就會賺更多的銀子。”

趙全海道:“小妹敬慕會長,一心想嫁給會長,但是會長至今也冇承諾。”

有了設法,便要物色人才,由誰擔負這個商貿公司經理合適呢?

王淩一聽,心道:這的確是一個好人選。

馬家和席家在支撐民生會的事情上不遺餘力,幾近掏光家財,民生會對主動共同的地主豪紳也不趕儘撲滅,最後民生會又退還兩家一半浮財,使兩家買賣能持續保持。

民生會按平價九錢白銀一石糧來收,也就是說民生會要付出八千一百萬兩白銀。

兩人聽了,頓時眼睛放光,這那裡是讓幫手啊!清楚是會長大人又給兩家找贏利門路了。

王淩思慮了一下道:“是該建立大明商貿公司和大明銀行了。”

王淩叫來趙全海等人商討,趙全海發起讓臨清支撐民生會的大販子席家和馬家參與出去,王淩以為這個主張不錯。

遵循萬曆十年標準的兩倍給崇禎朝廷交納賦稅是白銀四百萬兩。按夏秋兩季交納,夏季250萬兩,春季150萬兩。

殷夫人在與韓智交結時,民生會尚餘1200萬兩白銀。

馬、席兩家資產也就是200萬兩擺佈,全數投出來,兩家的買賣便全停了。

馬興山粗著嗓子道:“托會長大人之福,老兒身材壯的很,能吃能睡。”

因而,王淩發起先期投入本金50%,如許,兩邊都不難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