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各路寺人高起潛題本提到:總計臨城周匝逾三十裡,而一城當中,不管南北貨財,即名流商民,近百萬口。
商貿的繁華,促進了臨清關稅的增加。明萬積年間,臨清鈔關的船料、商稅額達到摺合白銀8.3萬餘兩,占天下稅收的四分之一,臨清鈔關高居天下各大鈔關稅額之首。
《檮杌閒評》是明朝小說,書中說道:“卻說臨清處所,雖是個州治,倒是個十三省的總路,名曰大船埠。商賈輳集,貨色駢填。更兼年豐物阜,三十六行經紀,爭扮社火,裝成故事。更兼諸般買賣都來趕市,真是人隱士海,挨擠不開。”
崔宛茹則和貼身侍女崔鶯站在運河邊賞識夏季裡郊野的美景。
崔宛茹和侍女崔鶯一邊跺著腳,一邊哈著絲絲白氣。
一個穿戴紅色衣衫的俊美公子一手握韁,一手揮著馬鞭,在陽光暉映之下,更顯蕭灑俊美。
臨清是商旅輻湊之地,其城中及城外數十裡間,樓台之密,商店之盛,貨財之富,船舶之集,雖不及蘇杭,亦甲於山東,名於天下矣”。
但見寬廣的大運河已是一片冰的天下,厚厚的冰麵在太陽光的暉映下泛著萬道金光,彷彿進入了仙界。
隻聽車廂裡一個女人的聲音道:“到州城了嗎?”
崇禎四年《臨清州東水門三裡鋪泰山行宮義社碑記》則記敘了廟會的社火場景:“飭為元君輦輿彩幔之具,若導乃者,然不吝珍寶玳瑁,綺繡采色。供張之盛,雕鏤之奇,優徘之戲,笙鏞之音,梵儀之樂,旋囂震蟬墜蠼,日夜不寓,龍虯殷轔萬狀,弗可勝窮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