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星村_第二章 村政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我將抽屜掰正過來拉開,除卻一些常用的辦公物品,一包軟包金南京,一個打火機,各種亂七八糟的發票以外,就是一個牛皮紙檔案夾,封麵上寫著:“望星村天文觀察中間項目陳述。”翻開,是一疊手寫的陳述,字體雋秀,很有魏碑之風:

“2016年9月15日,該頻次具有必然的穩定性,持續領受中。”

……

不過我倒是在出世登記質料內裡找到了白月鹿的名字。1988年出世,父白建國,母周愛萍,出世在縣病院。小學那裡,初中那裡,高中那裡等等。挺好笑的,不曉得父母頂著那麼土的名字,是如何想到給孩子起名叫“月鹿”的。總感覺有些平空而來,不明其思。

“2016年5月13日,停止根基設備的調試及闡發周邊常見頻次。”

我坐在老陳的坐位上,看著他遺留下來的這統統,試圖去拚集出這裡曾經產生過的故事:無疑他蒙受了甚麼打擊,本身或者其彆人受傷,坐在這裡一個一個地往下級構造部分打電話,但願獲得幫忙。我看到電話簿都被揉皺了,較著是在倉促中捏著冊頁中間翻頁的成果。

“望星村,原名乩星村,最早可考至東漢期間,於村東北山頭建乩星台。1967年改名為望星村…”村誌都是一樣的,我將這一本放到一旁,又去翻其他內容。

不過如許我倒是更加能夠瞭解為甚麼天文觀察站會選在望星村了。除卻白月鹿的小我乾係(但是岑曉纔是觀察站的賣力人,白月鹿隻是她手底的一個研討員罷了,我思疑她有任何才氣影響科學院的選址),望星村根本設施齊備,村民本質遍及較高,能夠接管“電磁波”設施。並且這裡地處偏僻,闊彆各種人類活動,不會充滿著各種電器,地鐵,大型電子屏等等的滋擾。緯度又高,視野開闊,四周冇有任何高大修建物反對,無疑是搭建此類觀察站的最好挑選。

“2016年5月15日,我們又領遭到一個頻次,但是是村播送。”

我試著讓本身放鬆一些,將腳伸進桌肚,環顧麵前的陳列。我的視野落在辦公桌中間的抽屜上。遵循普通人的風俗,一段時候內最常常看的檔案都會放在這裡。榮幸的是抽屜並冇有上鎖,但拉的時候感到非常困難,低下頭來細心察看才發明是滑輪錯位卡住了。

我看了一眼他最後看著的那本大冊子,當局構造黃頁。或許在最後一刻,他還在冒死地試圖跟外界獲得聯絡。

我拉開手邊的幾個抽屜,滿是一疊一疊的檔案。我簡樸地過了一遍,都是村裡相乾的內容,恐怕就是他還冇來得及清算的2016年事情陳述。我看到有修建天文觀察站的一些相乾檔案,當局審批,地盤利用陳述等等。另有豬種疫苗、新的農藥和化肥利用標準等等。

俄然,我腰間彆的通訊器收回一陣電磁噪聲。

“陳述人:岑曉。”

我冇有找到2016年的村誌,並不太驚奇,隻是胸中感覺悶悶的難受。帶領給我的陳述說與村內的最後一次聯絡是在2016年12月31日。我猜他們在新年的最後一刻冇有機遇像往年那樣徹夜趕年關盤點,最大的煩惱隻是如何對付下級構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