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之三國成聖_東漢時期官職及俸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

北軍中侯監領:屯騎校尉、步兵校尉、越騎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

太子太傅、執金吾、河南尹、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大司馬

參考:《漢官儀》:“王莽時,議以漢無司徒官,故定三公之號曰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世祖(劉秀廟號)即位,因此不改。”《後漢書·百官一》載:“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群眾事。凡孝民孝悌、遜順、謙儉、攝生送命之事,則議其製,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儘則奏其殿最而行獎懲。”

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州刺史屬官:治中處置、彆駕處置、簿曹處置、兵曹處置、主簿、門功曹書佐、簿曹書佐

少府屬官:中黃門

?太傅

漢光武帝即位,置大司空官,賣力水利工程、城防修建、宮室修建等事件。與太尉、司徒共同會商天子交議的國政,定議後會銜上奏。

·禦府令屬吏:禦府丞、禦府織室丞

宗正屬官:宗正丞

·黃門署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直裡監

秩比二百石

少數民族聚居地設道,附屬於郡,多設於巴、蜀等西南地區,以少數民族部落首級為道的長官。

即:月奉四十五斛

少府屬官:少府丞

?秩比三百石

東漢的中心當局構成相沿西漢官製,以三公領九卿為根基架構。但是實際政治權力已經完整轉移到尚書檯。東漢天子即位,常常以太傅或太尉錄尚書事,總領政務。禦史台體製貶損,成為少府屬官。侍中從西漢的加官轉為正式職務,設侍中寺作為侍中的正式官署,附屬少府。

太仆屬官:太仆丞

秩三百石

漢光武帝即位,置大司馬官,賣力天下軍官的考覈,每歲末,評定等次,上奏天子,作為軍官升遷、降調的根據,當時有大司馬吳漢。

?秩三百石

諸州沿西漢漢成帝軌製,設州牧一人,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改刺史,秩六百石。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再改州牧,秩二千石。東漢刺史有牢固的駐地和官署,糾劾所部太守縣令不必如西漢軌製上三公按驗,能夠直接奪職之。改州牧後,兼領軍政,位高權重,有點近似於唐朝的節度使,而統領地區的廣漠,又不是節度使所能夠比擬的。

少府屬官:禦史中丞、尚書令

光祿勳屬官:五官侍郎、左侍郎、右侍郎、虎賁侍郎

漢武帝廢太尉設大司馬,加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上。東漢光武帝又廢大司馬為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天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太尉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減弱三公的權力,厥後三公幾近無實權隻是名譽的意味。東漢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為虛職,在三公以外另設大司馬,大司馬和大將軍均位在三公之上,如劉虞、權臣李傕。三國期間,各國在三公以外另設大司馬,普通由大將軍升遷而來。如:魏國的大司馬曹仁、曹休、曹真;蜀漢的的大司馬蔣琬;吳國設有大司馬和左大司馬、右大司馬,普通由大將軍或者上大將軍升遷而來,如丁奉、呂岱、陸抗、施績、朱然。

參考:《後漢書·百官一》太尉條原注:“掌四方兵事功課,歲儘即奏其殿最而行獎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