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此次相約一心隻是為百姓大計,雖在降服金毛吼時識得此沙彌之不凡禪武,但在此番要事之下又有誰會重視到他的跟從呢?故而此番立足亦頗不為世人所發覺。燃燈古佛稍一頓足,但轉念一想,此次相會事關洪荒存亡,保密是一方麵,不捨無端給愛徒這麼大壓力是另一麵衡量,是以在這頓足之間,隻是稍一點頭,表示愛徒可在此歇息,便邁步疾行而去。
月至中天,四野喧鬨寧靜,濤聲被山林反對,獸鳴為結界隔斷,月光沿著九道清泉輕吟流淌,出現一洞的寒芒。光芒越來越漲,垂垂離開出泉水的依托,不再泄入池中,轉而沿著升起的水幕爬升,進而又超出水幕,九道光自九個方向彙至洞頂,構成直徑一尺的一片亮光,這團亮光並非靜止,而是隨下方池水活動的方向,呈分散式迴環。這一聚一散間,不但增加了月光的亮度,更將洞中狼藉無序的光芒,有針對性的覆蓋於池上。
吸起的五色水壁,轉動中,彷彿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普通,將流轉其間的暈彩抽離,剝離出的暈彩,顛末池水以及月光的侵潤,如同柿餅上增加的一層霜糖,更顯得的靈動誘人。流光扭轉中流向白蓮,在四圍水壁將落未落之際,流光融入欲漲的蓮苞,月及中天,一道白光自洞頂的亮光中,激射而出,與流光一道融進白蓮,隻此一瞬,洞中黯然無光,悄無聲氣,冇人曉得產生了甚麼,每小我都將曉得產生了甚麼。
與此同時,複歸於清澈的白蓮,與這團覆蓋著沙彌的金色雲團,產生了奇妙的共鳴。燦爛的白光,細若遊絲,絲絲點入這朵金雲,交相輝映間雲團光芒大盛,緩慢的收縮又收縮,如此幾次——約八尺高的雲團,收縮至三丈來高,又縮至八尺高低,再由八尺高低收縮至一丈五六,在這即將收縮至本原之時,一聲長嘯劃過山穀,自水簾洞天吼怒直入,複又透過結界,在洞中反響。嘯聲如電,轉眼即至;嘯聲如雷,激起無數波紋。
月色潔白,自水簾傳入,由池水散開,洋洋灑灑滿盈出整洞的柔光。獨蓮含苞似雪,群葉清園如翠,九隻泉流順時針渦旋而來,卻在彙入這池水後波瀾不興,一汪被皎白月色和地根靈脈感化成霧色的池水溫馨文雅,水麵鋪散的荷葉和那暴露水麵尺許擎起的蓮苞安然自如、紋絲不動。
白蓮力道雖強,但似有無窮阻力在按捺她的綻放,在這將開未開之際,五彩雲霞漸次融入這一池白蓮,由強至衰,由衰至微,漸成絲縷,近歸於無。池中逆時針活動的水流,也跟著五彩雲霞的濃度,由快到慢。就在水流將停未停,光絲將消未消,蓮花綻放將靜未靜之際,五道霸氣非常的光柱,沿洞中夾道激射而出,齊頭並進,勢不成擋。飛至蓮池上空時,如同碰到一麵水晶牆壁一樣突然停頓,各自渾身一震後,首尾相接的繞著蓮池迴旋。
女媧也不顧燃燈古佛驚奇中又滿臉迷惑,抬手一揮,徑直向洞中走去,抬步刹時持重說道:
池中將要停止的水流彷彿遭到了極大的感化,複又活動起來,固然流速還是不快,但清楚看得出這水流中所包含的力道和藹勢要大於之前,固然蓮葉仍然紋絲未動,但將綻而未盛開的白蓮骨朵連同翠綠的莖稈震顫起來,鬨動的四周的氣流一併泛動。
在燃燈將餘光掃向弟子的時候,世人也不約而同的諦視間隔水池不遠處的沙彌,隻見小沙彌盤膝而坐,周身雲霧環繞,目光如炬卻空曠淩然,已然入定之容。雙目所映的白蓮清澈通透,並無半點雲霓,世人均是得道之人,天然深知現在的含義以及背後的凶惡,自當屏氣凝神,鵠立察看,同時不約而同的暗運神力,封閉石室四壁,營建一個安定的結界以防打攪,畢竟這白蓮自開天之始便生善於此,儘得天時天時之造,且生於這靈根善於這靈脈,本日成熟不知有多少垂涎之輩,故不成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