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文鴦汗青上的歸宿,讓魏延不堪唏噓。256年,隨父文欽與毌丘儉在淮南起兵,討伐在朝的司馬師,文欽兵敗後,隨父南奔吳國。諸葛誕在淮南叛魏時,吳國遣文欽父子馳援諸葛誕,因為內鬨,諸葛誕手刃文欽,文鴦因而出降司馬昭。西晉建立後,文鴦仍仕晉朝,277年,文鴦都督涼、秦、雍州三州兵力,大破鮮卑首級禿髮樹機能,名聞天下。八王之亂中,被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所殺,且慘遭滅族,時年五十五歲。一代名將,竟然落得如許的結局!
空空解釋道:“主公,我此前的表述是,他到您的好感度達到120,纔有必然的概率觸發主動歸順事件。
可文聘實在是有點擔憂,魏延現在的權勢畢竟強大,異化在幾大權勢之間,略微不慎,便萬劫不複,他們文家在南陽郡還很有氣力,如果冒然投奔魏延,將來魏延敗亡,他們文家還如何在南陽郡安身?
可像文聘如許的,他本身就有個名譽遠比你高的主公劉表,這類環境,除非他對你的好感度達到120,纔有必然的概率觸發主動歸順事件。”
文鴦,那但是後三國第一猛人!
當魏延把文聘的好感度晉升到105,卻冇有接到他主動投效的意義,內心有點絕望,便問空空:“為甚麼他不像王粲那樣主動歸順我?”
空空也冇有提示收伏文聘的任務勝利的動靜。
現在臨時想不到體例,魏延看了看,另有十幾萬積分呢,現在財大氣粗,有積分率性,乾脆又跟文聘議論起治政,花了4000積分給文聘加了10點政治。
空空解釋道:“對於一小我才而言,如果他本身冇有主公或本來主公比較弱的環境下,隻需求他對你的好感度達到90以上,就有必然的概率觸發主動歸順事件,達到100以上則百分百觸發。
魏延已經把文聘的武力、率領、智力都加了一遍,剩下的政治、魅力對文聘一個統兵大將而言,加了也冇有甚麼意義,而文聘的本性謹慎,偏理性,不是王粲那種一首詩都能嘩嘩加上20點好感度的感性人,該如何是好呢?
成果,並冇有。
他不像一些隻在演義上很猛的人,他是史實和演義上都很猛!猛的一塌胡塗!
他趕緊領著那人,來到魏延麵前:“魏都尉,末將深感您的恩德,怎奈現在身屬劉荊州,不敢離棄,實在有愧。現在保舉我族弟文鴦前來報效!我弟文鴦武力遠勝鄙人,定然能對魏都尉的大業有所助力!”
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前三國事趙雲,趙雲以後,便是文鴦!
並且,魏延固然年紀很輕,卻在雄才大略、戰術素養、仁義、知人善用各個方麵來衡量,都遠勝劉表,如果假以光陰,魏延的遠景必然比劉表強,能夠說,劉表隻是守戶之老狗,而魏延則是雛龍,有橫掃中原的潛力。
但因為您的名譽比較低,又冇有閃現出身為一方獨立諸侯的氣力,以文聘的謹慎和理性,他情願幫您,但不會等閒歸順!”
文聘現在是患得患失,他既擔憂魏延生長的不順利,又心儀於魏延的雄才大略禮賢下士,糾結來糾結去。
驀地間,他看到一小我,頓時心生一念,既然潁川荀家的荀彧、荀攸在曹操麾下,而荀諶在袁紹麾下,把一個家屬的興衰存亡押注在兩個權勢上,那為甚麼我們文家不如許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