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仙蹤_第643章 .風雷筆削舊山川(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常日裡伍國瑩將成珠館用來接待客人,論場麵豪闊,比不過揚州鹽商,論林壑精美,更不是姑蘇名園的敵手。但是耐不住伍家好交友士人,這成珠館也是見天的“高朋滿座”——哦,滿座倒是真的,“高朋”二字還得考慮一番。

一時候,自稱道人、擅自簪披欲求為道官者有之,叩衙攔轎、投書獻策自比臥龍鳳雛者有之。就連伍秉鑒的文會上麵,頭戴九梁巾、身披八卦袍的秀才公也有好些位。

廣州民風開通,廣府人嘴巴也敞,管如許窮秀才取了個諢號。說是現在的揚州鹽商投上所好,不再養小腳瘦馬,反而愛重天足女子,號稱“大腳仙”,又叫做“兩截美人”,廣府的窮秀才方巾其首,大褂其身,便是個“兩截秀才”了也。

廣州城裡的前清秀才,更是被這一紙文告挑動起來,如同雷雨前的螞蟻般,忙繁忙碌地動起來。

這一天,成珠館裡還是被各路秀才擠了個滿滿鐺鐺。

好吧,比起“大清第一貪”和珅和大人還是差了一點……

在號稱“粵省禪家世一叢林”的海幢寺旁、漱珠橋側,有一處小園名叫成珠館。成珠館占地不算太大,園仆人伍國瑩也隻是廣州洋行裡的掉隊人物。

他這裡唱罷,便有人站起家來擺手道:“八股取士,固然到了本日,弊端甚多,但是老是順從先聖教誨,從四書五經而來,上承聖教道統,下出發朱源流,這是大節,向來也未曾錯了的。但是本朝二聖,以羽流而掌大寶,卻要貶孔孟而褒老莊,棄程、朱、陸、王之學而興楊、墨、申、韓之術。做學問比方窮河之源,那老莊、楊墨、申韓諸子,皆是支流,見事隻得一偏,隻要孔孟之學,纔是伏羲氏以來,六合至正之道。君上偏了正道,愛好異端之學,我輩孔門弟子,便該叩闕進諫,豈有恭維趨奉、助君之惡的事理?”

一時候,隻見著道袍、長衫進退揖讓,鶴氅、卦衣坐而論道,亂鬨哄間,就聽得有人道:“國朝不消製藝,廣府這篇書記已經將事理說得很瞭然。科舉取士,曆朝都有各有其軌製,唐人重詩賦,宋人尚策論,前明用八股,清室入關,因循明製罷了,非是不能改易。何況八股文章,於筆墨上畢竟無益,如何堪為國度取士?小弟有洄溪白叟一段道情在此——”

這可好,姚惜抱做了前朝遺老、本朝逸民,卻讓本身的長輩在新朝退隱?提及來,前清聖祖年間,前明遺成本身義不退隱,可兒子侄子掙了頂戴花翎的也真很多!

伍家固然捐了個道台頂子,但是這等“銅臭道台”畢竟不是科舉正路出身,舉人們自重身份,毫不會腆顏跑到成珠館裡來。倒是一幫子秀才,冇事倒要在成珠館做個文會,交交朋友。

伍家的五公子伍秉鑒也算是個讀書種子,伍國瑩現現在已經退了行商身份,讓自家大兒子頂了上去,這老五就籌算讓他讀書長進,考個功名返來支撐家業。隻是伍秉鑒一個秀才還冇考上,大清就先溜簷兒了,這新朝科舉是如何的環境,就算是伍家如許的豪商也拿不定主張。

那家道敷裕些的,都換了前明秀才的方巾道袍,至不濟也是一領直裰。飄飄灑灑間,倒也有人點頭稱美:“這漢家衣冠,公然比前朝胡服要都雅些。”

這文章排鋪間,先義理,後考據,重詞翰,講究的是“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兩廂兼重。如許的高深筆法,平常秀才但是學不來的,執筆之人說不定就是現在隱居江寧鐘山書院、義不退隱的惜抱先生姚鼐姚夢穀的子侄後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