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那裡,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恰好我等已經將第一名定下,請兩位殿下旁觀。”聞哲聖對身後的副考官使了個眼色,表示其把卷子呈上。
說著,他將卷子遞了上去,笑道:“並且說來也巧,此人恰是九皇子殿下的幕僚,名叫康易的那位。”
“哦?這測驗還未結束,卷子還未評完,就已定下第一了?”康乾眉頭一挑,眼神一冷,寂然問道:“敢問是哪位才子的文章,能讓宰相大人如此推許?”
十皇子殿下這麼一說,倒是令房中的氛圍嚴峻了起來,聞哲聖捧出易凡的考卷,恭聲道:“殿下莫要活力,這第一名的卷子,但是我等考官公認的好,並且文章完工之時,竟是引發了諸多異象,當真擔得起這榜首之名。”
殿中僅留的兩名副考官聽到此言,搖了點頭,開解道:“何必在此自怨自艾,本次測驗又不是科舉,隻要入得考官法眼,便能夠插手接下來的武考。並且即便當不成榜首,不是另有第二第三名能夠爭搶的嘛。莫要再多說話,好好寫文章便可。”
之以是如許,倒也不是他們心中不平,而是剛纔的異象過分駭人,令他們心生佩服罷了。
這兩人恰是康坤康乾兩兄弟,本日是文考盛事,他們天然也想過來看個熱烈。
正在此時,門外忽有大量禁軍兵士進駐扼守,並請進屋了兩位氣度軒昂的年青男人。一眾考官見此,趕緊迎上前去,拱手拜道:“插手九皇子殿下,十皇子殿下。”
喝止了考生們的異動,聞哲聖迫不及待地接過易凡的那張試卷,隻見其上仍然蒙有淡淡的一層白光,彷彿是神力還未散去。
大康的測驗,皆是由考生自行交卷,如果交得早了,也隻不過會被考官讚一句:“下筆神速。”像如許親身來收的環境,但是從未產生過的。
在主考的帶領下,幾近統統的副考官都一起從後門出了大殿。一些考生見此景象,不由得低聲哀歎道:“有康易這類文采出眾之人作為同期,我等雖有才學,也隻能做那綠葉烘托啊。”
不過這些副考官再如何看好此文,最後拿主張的還是身為主考的聞哲聖,這位向來做事鬆散的宰相大人始終冇有表態,他細心研讀著易凡的文章,可謂到了咬文嚼字的境地。
“嗯?是他?”康乾聞言神采驟變,搶先一步接過卷子,高低掃視著此中的內容,眉頭倒是越皺越緊。
“文武同治,也應插手德治。”讀到這句話之時,一向心如止水的聞哲聖終究有所動容,略微思慮以後,他拍了本身大腿一下,站立起家道:“我等出題之時,本來隻要考生能夠寫出文武同治的事理,便已經算是通過,冇想到此文竟然又添了一治,進而完美了連我們都冇能處理的題目,這般氣力,難怪能夠令妙筆生花,銅像開口。”
“考場之地,豈容你們東張西望,速速坐好,測驗結束的時候頓時就要到了。”聞哲聖發覺考生的騷動,猛地一怕桌子,大聲痛斥道。
謹慎翼翼地將卷子展開,他也顧不得會被其他考生抄襲,輕聲朗讀道:“治國之道,理應文武同治。”
並且聽那考官所說,此卷已被定為第一,這讓其他考生聽到,還如何能坐得安穩,大師紛繁探頭張望,想要曉得到底是誰得了此等殊榮。
與此同時,在大殿後房當中,一眾考官擠在隻要幾平米的狹小空間裡,對著易凡的那張考卷讚不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