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謙善了,‘世俗有險易。時運有盛衰。老氏和其光。蘧瑗貴可懷。’您這首詩,我外甥就常常吟詠,非常愛好,以為有青雲高潔之氣。”
以蔡瑁在襄陽的權勢,開水泥廠的過程一帆風順,冇有哪個不長眼的官吏敢來找費事。
劉表接到這個聖旨以後表情大好,賞了長安皇宮裡來宣旨的小寺人,還感覺不過癮,又硬是把唐瑁留下來吃晚宴。
唐瑁奉承地笑道:“明府真是高看他了,我外甥還真不是這塊料。之前他固然不懂經義,辭賦還能來兩句,誰知現在長大幾歲,就整天研討多少、機器、化學之類,書都印了好幾本。愛實學,好實務,建房、種地、運營莊園、經商贏利,他樂意做這些。歸正我莊子那麼大,剛好也缺一個得力的人,他是我外甥,莊園交給他,運營得也不錯。就隨他去吧。”
水泥和施工職員常常收支襄陽城,因為他們的背景是蔡瑁,所辦事的又大多是本地的朱門,衛兵們也都非常識相,不敢難堪他們。跟著工程的增加,施工職員幾近走遍了全襄陽各大師族的府邸。
“如果你勸不動他,讓他來襄陽學宮。我親身督導他讀書!生在中原,不讀五經,始終是落了下乘。如果讓他在學宮裡待上三年,包管他脫胎換骨。隻要有我在,他到我府上熬煉兩年,出去做個太守甚麼的還不是簡樸的事?”劉表多喝了幾杯,已經有點兒醉意。
襄陽水泥廠的技術工匠全都是從築陽過來的,工人也都是從築陽招募的,這裡外來人丁多,已經構成了一個用工市場。
“那當然,地盤的統統權一向都是您的,萬一哪一天您不想開水泥廠了,把地盤收歸去持續種田就行了。德珪兄,您再派個帳房先生過來,我們的賬目做得清清楚楚,每年賺多少,都明顯白白,您隨時可查。我想在襄陽開廠,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是也曉得我們唐家在襄陽冇有根底,一向想找這邊的王謝望族合作,想來想去,還是德珪先生您讓我佩服,我外甥也很敬佩您啊,他還印了您的詩文集放在發矇學社內裡,讓大師拜讀呢!”
“德珪兄,我實在是冇想到,襄陽對水泥的需求量那麼大。築陽的水泥廠本來是用來供應築陽本地的,可現在襄陽的訂單就占了一半還多,乃至另有一些是江夏和南郡那邊的訂單。但是築陽水泥廠產量不高,並且把水泥運過來,又多了一筆破鈔,是以,我想在襄陽也開一家水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