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_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兵與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盧象升坐在前堂內,看著麵前的十多名武將麵沉如水,很久盧象升說道:“諸位,現在女真韃子犯我邊關,在我山西境內四周擄掠,皇高低旨要將韃子驅除出境,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嗯,馮千總說得有事理!”

“這……”

看到盧象升有發作的跡象,這裡除了盧象升外資格最老、官位最高的楊國柱說道:“盧督臣,非是我等不說,而是我宣鎮此時兵力隻要不到四萬人,這四萬人要戍守大同和各地的關隘已然是極其吃緊,更無能夠分兵去援助各地,是以眾將這才無話可講。”

世人都不言語了,這時胡老三深吸了口氣說道:“大人,既然如此我們隻要主動反擊了,不然五裡寨如果有失,我們數年的心血可就白搭了。”

崇禎七年(1634),後金大汗皇太極其同一漠南蒙古,二次西征察哈爾。水印告白測試水印告白測試是年秋七月,後金軍回師,以明邊將擾其境、殺其民、匿逃報酬名,七月初八日入上方堡,進圍宣府。宣府守兵發炮擊之,乃退走應州,兵掠大同,攻陷得勝堡。京師震驚,詔令總兵陳洪範守居庸,巡撫丁魁楚等守紫荊,雁門。

“這……”

盧象升輕歎了一口氣,已經來到大同好幾個月的他對宣鎮一帶的兵力天然明白。如果是遵循宣鎮的花名冊上來算,他的手中應當有六萬步兵八千馬隊纔對,可實際上此時他手中的兵力隻要三萬六千多人,近一半的人都各級軍官被吃了空餉。

盧象升想了好一會還是拿不定重視,此時的他既想讓嶽陽領兵前出阻敵不讓韃子持續南侵,又怕嶽陽手中的士卒戰力太弱反而害了他,一時之間倒是拿不定主張。

崇禎七年七月十八日中午大同總督府

王樸急道:“那如何辦,就憑我們目前大同府內的一萬多兵馬去跟韃子打野戰。那隻是送命的份,屆時彆說是趕韃子出去了,恐怕就連大同都保不住。”

過了一會,還是身為千總的馮曉雲說道:“大人,韃子犯關非同小可,現在大同被圍,有力聲援各地,標下覺得我們還是緊逼城門緊守應州城纔是。至於出兵馳援各處的說法倒是不成取。”

坐在主帥位子上的盧象升的嘴裡喃喃的說著,俄然他的麵前一亮。猛的一拍椅子的扶手收回了啪的一聲,隨後大聲喊道:“有了,本官曉得哪有救兵了?”

“如何?諸位都冇有話說嗎?”看到世人皆低頭不語,盧象升臉上愈發的冷了下來。

“五裡寨?就是阿誰屯田了得,畝產千斤的嶽陽嗎?”

吃空餉這類事情到了明朝中前期已經是一件非常遍及的事情,即便是身為總督的盧象升也不好說甚麼,歸正這類事是你好我好大師好。有銀子一起賺嘛。在承閏年間吃空餉天然是冇甚麼題目,可一旦到了動真格的時候大夥就傻眼了。比如現在,韃子已經突入了山西境內,可身為主帥的盧象升卻愣是抽不出軍隊去援助各地。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後金軍隊在境內肆意擄掠。這類無法的感受是非常揪心。

聽著世人的群情,嶽陽皺了皺眉頭,他將目光轉向了胡老三和順寶,這兩個除了本身以外官職最大的軍官問道:“胡戍守、嶽戍守,你們兩個也是這麼看的麼?”

提起這個一旁的王樸頓時也覺悟過來,點頭道:“督臣,這些日子末將也曾聽聞過嶽陽此人的名字,此人在屯田上是極其了得的,本年也幸虧他的五裡寨喜獲歉收,且又收攏了數萬流民,這才按捺了我山西境內糧價的上漲,從這點來講此人可謂是為我三晉之地做了一件功德。隻是……如果提及屯田此人確切了得,可他真的會練兵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