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如夢方醒,訕訕一笑道:“孔明兄所言甚是。”
這邊黃月英一臉鎮靜地拿著算盤到後堂練習,諸葛亮則掛上便宜的輿圖與劉墉議論天下局勢。諸葛亮道:“崇如兄曾和曹操坐論天下,言道曹操必勝袁紹一統河北,而江東則歸孫策統統,亮深覺得然。如此一來,雙雄並存,南北對恃,位於長江之腹的荊襄之地便舉足輕重,誰先拿下此地,誰便可一統天下。”
諸葛亮見劉墉呆呆地入迷,久久不說話,在他肩頭上悄悄一推,“崇如兄!”
劉墉吃了一驚。問道:“那又是為何?”
“想不到以劉墉之能亦有看岔之時。”諸葛亮哈哈大笑。旋即又正色道,“荊州之地須早取纔是,若拖延光陰,為曹操、孫策所取。追悔莫急。”
劉墉點了點頭。讚歎道:“孔明兄慧眼獨具,劉墉也深有同感。”又用心問道:“劉荊州非等閒之輩。初平元年,劉景升雖任荊州刺史,然南陽歸於袁術。長沙、華容亦有民兵稱霸,不從朝廷號令。劉表膽識超群,迎難而上,匿名單身到差荊州,以襄陽人蔡瑁為輔。納蒯良、蒯越之言,恩威並施,和袁術、殺孫堅,一統荊襄之地。劉荊州有膽有識,帳下良臣武將浩繁,豈會坐以待斃。即便不能遠攻而爭天下,莫非還不能拱衛自保麼?”
諸葛亮卻搖了點頭道:“那卻不必然。”
劉墉大驚道:“孔明兄說的是鄙人麼?劉墉才疏德薄,隻是戔戔一個參謀將軍,有職無權,缺兵少將,何德何能敢當此重擔,孔明兄切莫諷刺。”
劉墉搖點頭,帶著周倉尋機又進了高府。高管事早已籌辦安妥,連本身共四小我,每人一個幾案,一把算盤。
劉墉一陣驚詫,這孔明真是奇才,心中歎服,又道:“本來孔明兄早知劉墉心機,卻害得我空自猜忌。”
劉墉聽諸葛亮慷慨激昂、侃侃而談,心中更是敬佩,這孔明真是天賦,年紀雖輕看天下局勢便如胸中溝壑,清清楚楚、明顯白白。
諸葛亮搖點頭,又一陣淺笑,說道:“許田射獵時,曹把持馬超出天子的馬頭,此僭越之舉實乃大不敬之至。關將軍義憤難遏,伸手摘刀要殺曹操,以正國法,卻為劉皇叔所止。此一幕多人瞥見,隻是瞞著那曹操。崇如兄跟隨皇叔擺佈,又豈會至心幫手那曹操。”
“哇!”周倉心中狂喜,一拍腦門,咧嘴大笑道:“俺如何冇想到呢?對,對,對,劉兄弟,俺這去想想他們的招式,再想想俺該如何對付。”
的確。一個養尊處優、身材孱羸的大族子怎敵得過身經百戰、孔武有力的大漢呢?劉墉點頭讚成,又問道:“孔明兄覺得曹、孫兩家誰會奪得荊州?”
“崇如所言不無事理,隻是……”前麵的言辭或許還是謙詞,不過前麵這句倒是致命的,諸葛亮一陣遲疑,瞬息間竟想不出應對之辭。
諸葛亮撫掌欣喜道:“如此,漢室有望了。”
好一會兒,諸葛亮又指著輿圖道:“荊襄據九郡四十二州縣,北據漢、沔,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利儘南海,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另有這兒……”手指向中間又一指,“益州陣勢險固,沃野千裡,天府之國,是高祖建立霸業之地。若據此二州,不但可與曹、孫對抗,便是一爭天下也未可知。”
諸葛亮深深地看了劉墉一眼,答道:“本來有一小我選,便是劉備劉皇叔。玄德公本擁徐州之地,又是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思賢若渴,天下歸心。可現在卻被曹操幽閉於許都,部下有將無兵,雖是豪傑卻無用武之地。亮本已心灰意冷。現在卻覓得一人,較之劉備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