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紀元當初開書的時候本章說裡提過一下要寫一個凡人視角的故事,核心想要表達的東西是運氣、囚鳥的主題,但是核心寫法上前麵兩個紀元的都不能用了,統統都要推倒重來,我好久之前買了套塔羅牌瞎玩的時候發明塔羅牌實在就是一小我平生的過程,突發奇想就遵循這個寫了,配角是愚者牌開端本身的人生,邪術師牌和女祭司牌讓他獲得力量和聆聽本身的心聲,皇後牌和天子牌代表著他具有家屬、部落並且建立次序,教皇牌代表著配角信奉的開端同時傳達他本身的代價和理念,戀人牌階段開端具有同業的朋友,戰車、力量、隱士運氣之輪等等,最後凡人一起走到審判牌和天下牌,審判代表著他開端找回本身並且直麵本身和統統的疇昔,天下牌代表洗牌重新開端和生命永久的循環、車輪永不斷轉,到這裡一整套完整的佈局根基走完了。
第一紀元根基是造物主的視角,當時寫的時候冇有甚麼核心要表達的東西,以是實在大師也看得出來,寫法和套路就是我之前最順手的三板斧,呈現題目,施加壓力,然後配角出來或者是他代表的力量乃至高無上的力量處理,用得非常熟了,爽感普通是非常激烈直白的,但是套路反幾次複就那麼幾下。
第二紀元是諸神的視角,這個時候段開端有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吧,這個故事核心要表達的東西是諸神的紛爭和虔誠的信奉,不過群像的寫法一個題目就是主線全數是散的,我的三板斧一招鮮即將被期間淘汰,以是當時設想了兩條主線將全部故事串連起來,一條是王權血裔以及信奉,一條是真諦聖殿的追乞降恩仇糾葛,全部故事也根基是遵循這兩條頭緒順下來的,最後以誓約的閉幕和文明走向星空而結束。
這就是整本書大抵得全部思路,表達的核心大旨,三個紀元以及三個視角和三套分歧的寫法,而全部大的貫穿整本書的主線就是以尹神離開宇宙到迴歸宇宙。
以是讓我當神能夠,讓我信神,不可,除非保佑我發財。
但是這類彷彿離開了時候束縛的獨特的感受必定是和淺顯的視角有不同,因而就有了第一章的那段對話,以及關於尹神的才氣的設定。
以是獨一神這類東西以我們的文明主題寫出來就很怪,我們作為讀者看小說能夠代入一下配角的視角體味一下獨一神的為所欲為高高在上的爽點,但是骨子裡就底子不信這一套。
甚麼造物主至高神,能保佑我發財嗎,能保佑我子嗣綿長麼,啥都不給,還要我信他?給了香火和供奉三天不顯靈就要拿皮鞭抽他,五天不顯靈就將大炮拉過來把他的廟給我轟了。
以是就算是寫東方範例的這類題材,最合適的是寫人定勝天,表達出近似於大禹治水、誇父每日、精衛填海如許的主題,我們本身的題目本身處理,不求甚麼神信甚麼命。
尹神的才氣設法最厥後自於時候感知綜合征,症狀是對於時候的感知會呈現龐雜,一部分人會感受時候變慢,一部分人會感受時候變快,發作的時候凡人眼中的天下時候流速是普通的,得了該症狀的人眼中要麼四周的統統變得慢起來了,本身的行動也慢起來了,要麼感覺四周的統統,另有本身的心跳和行動變得很快,當然和大師設想的甚麼槍彈時候那種東西不一樣,因為這隻是感知呈現龐雜,你不會真的變快,四周的其彆人和物也不會真的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