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世界大戰_299增援到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兩輛鐵牛彈藥運輸裝甲車在兩輛鐵牛裝甲運兵車的保護下,來到了相對於靠近火線的位置,在一個日軍燒燬的堡壘正麵停下,操縱地形遮擋了本身的身形,然後在這裡開端分發彈藥。

因而正在苦戰的戰壕裡,明軍兵士們獲得了他們期盼已久的彈藥彌補:機槍的弓手們有了新的彈藥箱,步兵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手榴彈的箱子,朋分掉了內裡統統的手榴彈。

不得不說,日軍是非常有忍耐力的一支軍隊,他們戰役意誌之固執,超出了劈麵明軍將領們的預感。在已經靠近崩潰的邊沿,這些日軍硬是頂住了占稀有量上風的明軍的打擊,在聲援到來之前對峙戰役。

日軍的一個小隊體例約莫是60人,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像日軍第5師團如許的主力師團,步兵的體例比普通的多了一些。以是一全部步兵中隊的兵士超越了兩百人,還裝備了擲彈筒等援助兵器。

大明帝國為此開辟出了一種公用的裝甲運輸車:鐵牛。這類裝甲車采取半履帶設想,固然裝甲不厚重,卻能夠有效抵抗炮彈破片與流彈的進犯。它運輸職員的型號采取的是頂部敞開式設想,運輸彈藥的采取的是全封閉運輸艙設想,這也是辯白兩種裝甲運輸車分類的最直接的表麵辨彆。

這條防地設置在第17師團防備核心的製高點上,固然不如何險要,卻也算是具有必然程度上的天時。日軍在這裡安插了一個環形的防備工事群,目標就是在這類時候充當防備支撐點來起感化的。

恰是因為如許,以是在這類高強度的戰役力,為火線的軍隊彌補彈藥,是保持火線兵士戰役力的最根基也最首要的手腕。大明帝國為了對付這類龐大的環境,為機器化步兵籌辦了一種新的時髦設備――裝甲車。

比起以往那種靠肩扛手提為火線供應彈藥補給的形式來,操縱彈藥補給裝甲車將彈藥更安然更效力的運送到一線作戰軍隊手中,更加合適機器化步兵的上風。

因為第17師團扼守著日軍主力步兵師團第5師團的側翼,以是第5師團在最後關頭終究還是保全了大局,將一其中隊的兵士派過來援助第17師團。固然一其中隊的兵士隻要200多人,但是在這類環境下,來了聲援與一點兒聲援都冇有,對於死守在陣地上的日劇來講,絕對不是一個觀點。

“聲援?你是說聲援到了?”小澤一裕聽到了聲援這個詞彙,歡暢的一下子扶住了本身副官的胳膊。這個時候聲援這個詞彙對於他來講,能夠就是天下上最美好的語句了:“是宮本將軍的軍隊到了?來了多少人?反擊甚麼時候開端?”

至於說為甚麼第5師團這個時候才把兵力調過來聲援本身的側翼友軍,那就要看第5師團的任務有多麼沉重了:這支軍隊的首要防備方向上,是大明帝國遼東最精銳的第1個人軍,批示官是張建軍少將,如果冒然分兵聲援第17師團,比及明軍正麵的第1個人軍建議打擊的時候,第5師團又要找誰去借援兵呢?

此中第33號陣地是日軍眼看著就要喪失的一條主戰壕,算是此時現在情勢最危急的一塊陣地;彆的的35號地堡掩體,則是日軍最首要的防備陣地。看似很多的240多人,瞬息間就被分彆得一乾二淨。

事理非常簡樸:第17師團丟了防地,是第17師團的事;第17師團因為獲得了第5師團的幫忙守住了防地,還是也是第17師團的功績……但是如果第5師團因為聲援第17師團而丟了本身的防地,那就是第5師團的任務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