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捧女友做天後,有什麼問題?_第582章 黑心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喬生就拿到這2000萬,開端緊鑼密鼓地開端拍電影了。

一開端的第一齣品公司雪球文娛,已經拿著2000萬的回報離場,最後剩下的實際投資人,花出去的錢也確切有兩個億。

這些流量能夠帶來一個甚麼樣的成果,都是能夠計算的。

冇有,投資兩千萬,賺回兩千萬。

以是,為甚麼那麼多影視劇在喊著虧損嚴峻的時候,還是是前赴後繼地不竭出新?

比如兩千萬的投資拆成十份,每份的本錢是200萬,再以溢價一倍400萬的代價脫手,賣給下家。

整部戲拍完,喬生實際隻花掉本來的2000萬投資,但是投放到市場的時候,整部戲的投資就會變成兩個億。

這就像伐鼓傳花一樣,我隻要在鼓聲停止之前,把手裡的花球遞到另一小我手裡,我就冇有任何風險。

固然他剛上映的電影《我們之間的間隔》票房不睬想,但也要看是和誰比。

現在是一個大數據期間,現現在拍影視劇,是有專門的數據保障的。

下家停止再一次的溢價以後,以比400萬更高的代價賣出去。

對於要走進線下電影院旁觀的電影來講,數據能夠會有偏差,但是也會有一個公道的顛簸範圍。

換成是電視劇或者收集大電影,那流量的計算就比較精準。

第一批從雪球文娛買的人虧了嗎?

如果公司手裡還留著一部分的份額,那也是賺的。

好歹《我們之間的間隔》票房也已經破億,即便是稱不上好電影,但也已經能夠回本。

除非喬生的電影特彆爭氣,以兩千萬的投資,換返來好幾億的票房,不然,就是虧的。

喬生這部電影,他們感覺撐死了也就能賣到一個億,買到前麵,他們就不買了。

通過各種小道動靜和吹噓,添油加醋地哄人,將份額持續轉賣出去。

影視劇的出產流程是如許的。

題目就在於,影視圈的人通過大數據計算,曉得這部電影能賺多少,會把本錢節製在一個公道的範圍內。

從這點上來看,節目組請鮑浩作為導師,一點題目都冇有。

全部過程就和股票一樣,一開端發行股票和第一波買賣的人,早就已經賺的盆滿缽滿跑步離場,最後接辦的人纔是受害者。

要不說還是董翔靠譜,之前約著和林以祥用飯的時候,大抵和喬生說了一下內裡的彎彎繞繞。

下家能夠看好電影的導演,也能夠看好這個故事或者演員,感覺以400萬的代價買下來冇題目,就買出去了。

乃至於,微博和抖音投入流量鼓吹後,能夠獲很多少的票房轉換,都是非常清楚的能夠計算出來的。

再買的人,能夠還會再賣,就這麼一向賣下去,最後本來百分之十兩百萬的本錢,就會溢價到一個非常非常高的代價。

是以,在獲得能夠量化的成果以後,普通影視劇的投資都不會虧。

但是圈外人不曉得啊。

不要感覺回報這類東西,很難計算。

最低和最高也都隻在一個範圍內浮動。

冇有,投資四千萬,份額全都賣出去後還能賺回四千萬。

一個戲用甚麼演員,這個演員能夠帶來多大的流量,用甚麼題材或者IP,如許的題材或者IP能夠帶來甚麼樣的流量。

這一份百分之十的投資,最後能夠是一千萬,也能夠是兩千萬,總之,會變成一個外人看來非常離譜的代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