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紅樓修文物_170.第170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他本性不會扯謊,終究隻能答了,“史乘上並無記錄”這幾個字。《舊唐書》中對貴妃的結局隻要寥寥數字記錄:玄宗自蜀中返,曾令中使祭奠,並密令改葬他處。

聽了香囊這般殷殷相詢,石詠便替楊玉環感覺委曲,那些稗官彆史所記的各種風騷佳話,安祿山擲木瓜甚麼的,現在看起來約莫都是誹謗。說到底,楊玉環約莫隻是一個癡情的平常女子罷了。

石詠抬眼看看麵前時裝打扮的婦人,再看看本技藝裡的成窯青花碗,俄然心生一念:這,不會是某個時裝鑒寶節目,讓他俄然在這類景象下醒來,實在是在暗中拍攝,來磨練他對古瓷品相的判定的吧!

這是一隻青花碗,碗底款識是六個字,楷書的“大明成化年製”,款識字體規整,法度鬆散,再看碗身釉麵,隻見胎底勻淨潔白,釉麵瑩潤如脂,青花則藍中泛青,冇有鐵鏽斑,團體顯得淡雅溫和――統統特性,都指向這是一件成化年間的瓷器佳構,成窯青花。

寶鏡卻決然回絕了:“這事兒急不得,朕算過,入秋以後,就該有成果了。”

背後冷不丁冒出一句,石詠轉頭去看,卻辨不出甚麼人在說話,倒是好些人都瞧著他。

事情還要說到石詠方纔“穿”來的那天。

石詠正巧要送喻哥兒去學塾讀書,當下便應了,懷裡揣了寶鏡,一手提了弟弟的書篋,一手牽了喻哥兒,出了紅線衚衕,往椿樹衚衕疇昔。

石詠從速出言安撫。畢竟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存在了一百多年才滅亡。

石詠還在發楞,甚麼時候這香囊竟也開口了,他這不還冇完整修好呢!

*

“一名是父死子繼,嫁了兩代帝王;另一名則是……兒媳婦被老子搶了去?”

寶鏡與香囊同時沉默了。

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玄宗李隆基不過是未及弱冠的少年,但是武皇卻對他的心性多少有些體味。更要緊的是,兩人都是奪目的政治家,曉得趨利避害,武皇更大能夠是基於本身的帝王之術,以此來判定,身處如許的危急,一名帝王,究竟會做出甚麼樣的定奪。

垂垂地,武則天的寶鏡問至天寶年間的事情,當她傳聞安史之亂時,具有雄兵二十萬的潼關失守,長安淪陷,頓時大怒,憤然道:“朕治下的巍巍大唐,群賢並舉,國泰民安,豈料數十年以後,就丟在此等豎子手中?”

“詠哥兒,”剛纔那間鋪子的店東大叔俄然撂動手中的活計走了出來,“你要找大漆做甚麼?”

“不是摔傻的,石白癡生來就呆裡呆氣的,偏生石大娘總還總縱著他,由著他敗家!”

哼哼,這個節目,錯就錯在,請了他如許經曆豐富的研討員,並且給他一隻極新極新的“成窯”青花碗。

但是武則天的寶鏡卻破天荒地再次提出,要跟著石詠出門,到街上去看看街景。

直到石詠躺下,在榻上小睡半晌的同時,都能聞聲香囊低低的抽泣聲。第二天他起家,不知彆的兩位是如何安撫的,香囊那邊,已經不再哭了。

“看看,那就是紅線衚衕石家阿誰白癡!”

甚麼能讓這位女皇的靈魂如此愁悶的?

但是石詠卻聽得遍體生寒,炎炎夏季的豔陽也並不能讓他感遭到甚麼暖意。

他纔剛一睜眼,就看到一名三四十歲的婦人托著一碗藥汁,立在他麵前,眼中盈盈含淚,低聲輕呼:“詠哥兒,詠哥兒,喝藥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