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娘這一出行動,完整出乎梁嬤嬤的料想。畢竟石家家貧,四口人,隻縮在小小一進院子裡過日子,與伯爵府那場麵天差地遠。梁嬤嬤本來覺得石大娘見了這些銀錢會欣然收下的。
圍觀的人一傳聞是“拍花的”,當即遐想到各色關於“拍花”的可駭傳說,頓時一起大聲群情起來。
梁嬤嬤擁戴一兩句,見佟氏麵露疲累之色,湊到她耳邊,說:“外務府那頭,將本年新上的荔枝送過來了!”
石詠搖點頭:“當然不會!”
梁嬤嬤見石大娘對峙,隻得訕訕地將捧盒收了歸去,閒談兩句就籌辦告彆。
梁嬤嬤隻看了一眼就愛上了,再三謝了石大娘,挑了兩三條,藏在袖子裡,這才告彆,沿著紅線衚衕出去了。
“這是做甚麼?”
佟氏傳聞荔枝來了,頓時嫣然一笑,麵露對勁,說:“叫人用那纏絲白瑪瑙的碟子盛些,給老太太房裡和二房各送一盤。”
石詠在旁看著,感覺母親很有些給了人一巴掌然後再喂個甜棗兒的感受。
石大娘當即歎了一口氣,說:“大戶人家裡最是心眼子多。你們哥兒倆今後出去,旁人少不了將你們和伯爵府扯在一處說嘴。本日娘如果一時眼皮子淺,受了伯爵府的這些‘謝儀’,明天就會有人說咱家攀附。”
武則天不成能指導他一輩子。
隻見捧盒內裡是兩匹尺頭,外加擺得整齊的銀錠子,石詠粗粗數了數,曉得總有五十兩高低。
看這景象,對方十九就是這男童家裡的長隨,一旦發明小主子不見,當即追了出來,恰好撞見方纔從柺子手裡救下孩子的石詠,天然當他是歹人。
石詠當即一個骨碌撐起來,來到那名男童身邊,像是老鷹護著小雞一樣護著那孩童,大聲說:“這孩子是我從柺子手裡救下來的。你們……你們憑甚麼說你們是這孩子的家人?有甚麼根據嗎?”
“那你說你不是柺子,又有甚麼根據冇有?”
“大嫂,當年都是因為我……”
“夫人說了,若不是老爺嫌節前節後走動過分礙眼,早就要親身過來相謝了。”梁嬤嬤看似很實誠地說。
石大娘伸手拍拍她的肩膀,說:“說甚麼瞎話呢!從永順衚衕出來,你大伯向來冇悔怨過,我也一樣……”
豈料石大娘卻將梁嬤嬤叫住了,去閣房取了一隻棉布小包出來,在梁嬤嬤麵前翻開,說:“難為嬤嬤今兒頂著這麼大的日頭趕過來。我們小戶人家,冇甚麼好表示的,這裡是我與弟妹常日裡閒來無事,做的幾條抹額,許是嬤嬤平常用得著的東西,如果有看得入眼的,拿幾條去吧!”
石詠當即指著此人說:“就是他,就是此人!這是個拍花的!”
當初石大娘寧肯借印子錢,也不肯向伯爵府那邊的“親眷”開口,石詠天然曉得母親性子裡有一股子“不求人”的傲氣,見不得對方如許“恩賜”式的謝儀。
剛幸虧這時,也不知是不是藥效過了,石詠懷裡的男童竟也“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身子一動,掙開石詠,抱著那嬤嬤哭道:“梁嬤嬤!”
梁嬤嬤點點頭:“老爺將紅線衚衕的景象問得事無大小,有一兩回我都被問住了。”
對方見石詠如許,反倒一愣。
“夫人身在伯爵府,親眷多,平常開消也大。”石大娘淡淡地說,“表禮我已收下,餘下的嬤嬤為夫人著想,還是留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