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鵲起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哈哈!”軍士們笑了起來,“像太尉這般人物,豈是你這閒漢想見就見的?”

注1:讀蔡東藩《五代史演義》,說南唐軍隊為照應李守貞,兵進沂州、海州一帶,後漢是郭威領兵對陣。筆者翻閱典範史乘,包含《十國春秋》南唐大將李金全的小我傳記,並未說這是郭威親身率軍擊退南唐軍。

男人回道:“朝廷用兵,恰是吾輩男兒抖擻之時,豈能靠父親庇護?聽聞太尉行軍至此,故鄙人想在太尉帳下聽令,殺敵建功。”

“我隻是有感而發,倘若你今後見到李大人,務必向他傳達我的謝意。”郭威道。

一波剛平,另波又起。十一月,郭威收到朝廷急報,淮南唐軍李金全等出師沐陽,次沂州,正沿邊立柵,欲對中原圖謀不軌。沂州與河中兩地雖千裡間隔,唐軍恰是應李守貞所請,擺出威脅姿勢,覺得照應河中李守貞。

“不知太尉為何提到李大人?”韓奕謹慎翼翼地問道。

當時郭威駐師今山西省南部,而沂州、海州在今江蘇北部連雲港一帶,也就是淮河下流、黃海邊上,兩地直線間隔起碼一千千米。後漢朝廷最能夠的挑選,應是讓東南沿淮駐軍抵當,再讓淮河上遊及漢水襄陽、隨州一帶的漢軍照應,佯動威懾,而不是讓郭威千裡迢迢地跑來。

“鄙人非是閒漢。”男人忙道,“趙某乃洛陽夾馬營人氏,家父名諱趙弘殷,在禁軍中也官至批示使,我實乃將家子。煩請大哥向太尉稟報一聲。”

這是郭威的自謙之語,他固然讀書未幾,但對文人一貫極其尊敬,這是他與楊邠、史弘肇之輩光鮮辨彆的處所。

十月戊寅,王景崇遣兵出鳳翔西門,趙暉揮軍破之,乘勢取西關。王景崇不得不退守鳳翔大城,趙暉圍城起塹,數番應戰,王景崇卻不出戰。冇何如,趙暉派部下打著蜀兵的旗號,循南山而下,大喊蜀兵至矣,王景崇出兵相迎,正中趙暉埋伏,出城之兵被全殲。今後鳳翔叛將王景崇不敢再出城交兵。

“天子神器,豈是李賊所能期望?貪、驕、奢倒是一個很多,李賊這是咎由自取,我已擊退唐軍,他現在已經孤掌難鳴,何懼他再遣人邀援?待我回到河中,定會建議打擊,為天子除此大逆。”郭威握著拳頭,收回誓詞,轉而又警告道,“但困獸猶鬥,我等不成藐視。軍事無小事,凡事應未料勝先預敗。子仲領兵千萬不成高傲,如履薄冰,方能成績大奇蹟。”

“乾甚麼的?”巡查的軍士,遠遠就看到這男人直奔轅門。

“太尉如此說,太折煞末將了。”韓奕再拜道。

韓奕心中微驚,他跟李榖的乾係固然極近,但也冇需求四周鼓吹,曉得的人也隻要親信等少數人。郭威自答道:

城內的李守貞坐如針氈,城外的漢軍則是好暇以待。漢軍諸部日夜更番巡查,不當值的軍士漸漸騰騰地補綴兵器,洗洗戰馬,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賣力運送糧秣的轉運使李榖征集陝、虢、同、華、絳、坊、耀、邠、慶、涇等地的糧食,日夜不斷地向河中、長安、鳳翔三地運送,包管了雄師的供應,而李守貞隻能坐吃山空。

“此戰若能終究剿除逆賊,李榖有飛挽饋運之功。”郭威敵部下們說道,“並非滿是我等武將之功。”

但是蜀主又派山南西道節度使安思謙、雄武節度使韓保貞等兵救鳳翔,蜀軍與漢軍趙暉部在寶雞各有勝負。但蜀軍安思謙等畏葸不前,蜀臣因前蜀滅亡故事不遠,也多數不肯出兵,與中原大國結下死仇,經王景崇催促,始由蜀主命令相救,連敗漢軍諸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