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郭從義與王峻不是兵圍長安?趙思綰兵少,不過是甕中之鱉,諒他也插翅難逃。”楊邠道。

“太師金玉良言,郭某必服膺在心!”郭威大喜,起家拜謝,暗道此番出師,已經有了八分的勝算。五分廟算,三分人算。

“陛下明鑒,我王師數路並進,如果空屯城外,隻是空耗糧餉。難不成我大漢將帥都是貪恐怕死之輩?”蘇逢吉降高音量,指桑罵槐,“白文珂老邁,常思素無將才。遣這二人對於李守貞,怕是太藐視了李守貞,朝臣群情紛繁,眾情洶洶,覺得不當,敢問這又是誰之錯誤?”

郭威聞言,勃然變色,他年青時喜好打賭,也常是以而出錯,他聽馮道不著邊沿地如此一問,覺得馮道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縱是郭威低調謙恭,也感覺馮道這是在恥笑本身。

“嗯……楊卿說的是。”劉承祐神采通紅,“不過,朕覺得此事還需謹慎對待,彆讓外臣笑話……”

“國事無小事!”蘇逢吉翻著白眼。

公然薑是老的辣,馮道之言如同醍醐灌頂,讓郭威茅塞頓開。

“蘇相公,當今陝西軍情告急,何必拿這些小事來煩陛下?”楊邠的打斷道。

他這話一出,清楚是目中無人。蘇逢吉不歡暢,天子更不歡暢,因為全部大漢國的興亡彷彿與他們這一相一帝無關,他們好似成了可有可無的旁觀人。

“祝賀太尉旗開得勝!”馮道深覺得然,捋著長鬚說道。

“王師雄師禦敵,重在高低一心,軍令如山倒。陛下應詔河中、永興、鳳翔諸軍,皆受郭公節製,如此方可號令全軍,同仇敵愾,剿除逆軍。”王章答道,“倘若我河中、永興、鳳翔三路雄師,各自為戰,不相統協,反倒讓賊軍有機可乘。”

蘇逢吉固然對武人們不滿,不過這撻伐大事,也隻能是如此,如果本身也有挽弓禦敵的本領,本身早就請命出征,何必讓彆人建功,遂道:“臣附議。”

殿中一時寂靜,天子目瞪口呆,寺人們既驚又怒且懼,蘇逢吉瞋目而視。楊邠仍然視若無睹。

“王公不必多言,先帝在位時,這蘇或人目中無人,覺得我等可欺,當今我等柄政,豈能讓他作威作福。他蘇或人又能奈我何?”史弘肇滿不在乎地說道。

“準!”劉承祐有氣有力地說道。

“哼,史某早就說過,治國安邦,當依鐵槍大劍,用毛錐何用?隻是累墜。三叛連衡,還不是要靠我們武將來平亂?”史弘肇恥笑道。不料,三司使王章雖與他相善,但也是文人:“冇有毛錐子,何來餉軍財賦?史公未免太欺人了!”

“陛下,開封府奏陽武、雍丘、襄邑三縣,有蝗。但有司奏,蝗為瞿鵒聚食,請詔禁捕瞿鵒。”蘇逢吉奏道。

蘇逢吉心中偷樂,這時說道:“那好吧,我等就議議這陝西之事。今邠州節度使白文珂屯同州,澤潞節度使常思屯潼關,鳳翔節度使趙暉屯鹹陽,可曾為國一戰?”

劉承祐感到非常冤枉,這跟本身冇乾係,跟麵前這幾位重臣有乾係,因為朝中大小諸事都是出自他們幾人之手,本身又冇做過甚麼不對的事情。可這幾人卻將相反麵,吵得本身心煩意亂。

“但是因為李守貞的原因?”

“遵旨!”世人答道。

明哲保身,讓彆人拿大主張,讓彆人出頭,這是馮道的原則,但常常終究還是他一個老頭出麵。就像當年石敬瑭遣人給遼人送禮,無人敢去,最後還是連哄帶騙地讓馮道出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