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九十九章 真人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古木整齊影,寒猿斷續聲

“眼下這潼關關東關西商旅通行可還暢達?”韓奕問道

“依部屬膚見,韓侯東來,不就是個天子監軍嗎?慶州野雞之亂,令公一人足矣踏平,到時候令公免不了要將大半功績記到他頭上,部屬再說句或許會讓令公不歡暢的話,令公萬一如果敗了,或者出了差池,韓監軍就會將罪惡全推給令公了”李處耘頓了頓,“以是,依部屬鄙見,令公不如耐煩等他來一同參詳軍謀”

“回侯爺,這道長不是旁人,恰是華山隱居的老神仙,俗家姓陳,名摶,自號‘扶搖子’的世外高人傳聞陳真人佩服辟穀,常常長睡百日而不醒,習得道家真術,曆代朝廷屢召不起,關中一帶的官民無人不知哪個不曉……”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韓奕道,“這世上就是一治一亂,循環來去,就是不知如何才氣讓天下永葆芳華呢”

吏答:“為出關合符之用”

韓奕此時並未想著軍國大事,他眺望潼關,臨風弔古

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無妨”韓奕將那關吏叫到本身身邊問道,“我倒有件事要來問你”

“何謂大功績?”曹十三瞪圓了雙眼

“野雞族小,可截斷鹽道事大,他韓侯怎敢如此慢怠軍國大事呢?”李處耘辯論道,他謹慎地看了看折從阮的神采,持續道,“為穩妥起見,令公不如上表一封,也並非彈劾韓侯,隻是催促韓侯儘早趕來罷了,如許的話,將來萬一要有閃失,令公也好有話說”

“兄長又大發詩興了,這‘苦’也百姓,‘興’怎又苦了百姓?”鄭寶不解

“甚麼大功績的,兄長如果還是這般遊山玩水,我們最多能趕上喝慶功酒了”鄭寶不滿道

“回侯爺,跟以往比,我潼關也還順暢,隻是現在關中鹽價飛漲,朝廷一再命令謹防有人往關中發賣私鹽,故而我等關吏也查的緊,不敢懶惰公事,通關要比以往慢了些”

李世民的這首大氣澎湃的《入潼關》,自有其身為帝王的氣勢與抱負,當中也用了很多典故“棄]”出自《漢-終軍傳》,相傳漢武帝期間有一個名叫終軍的,青年時赴長安求取功名,入函穀關時,關吏給終軍“]”,即通行證,以帛為之,字於其上,分做兩半,出入合符,方能通行

韓奕推斷李世民過潼關時的表情該當是愉悅與高傲的,他也要如漢終軍一樣,過潼關入關中,都帶著抱負而去,分歧的是,在終軍的眼裡關中是帝王之都富庶之地,而在韓奕的眼裡關中已經破敗不堪,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李世民創下的大唐基業已經淹冇在了汗青的故紙堆中

馬嶺河自北蜿蜒而下,兩岸植被希少,河道在昏黃大地上勾畫出一座座巨川深壑

“處耘這些年長見地了”折從阮咧嘴笑道,臉上的皺紋如同犁過的地盤,他一隻大掌猛地拍在李處耘的肩膀上

通關的步隊彷彿快了很多,韓奕此行本有從鎮北軍抽調了百位人馬充作儀衛,韓奕命吐渾人白如虎打著本身燈號先行一步,本身則是微服西行,並未轟動沿途官吏,此時也老誠懇實地列隊順次查驗關防輪到本身時,那守城的關吏倒是將本身一行人攔住,讓那老道先入關

折從阮大要上在嘉獎他,可李處耘內心卻忐忑不安:“令公,部屬是否說錯話了?”

“方纔那老道,是多麼人物,竟勞爾等關吏如此尊敬”韓奕又問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