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七十四章 驚濤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多謝六皇子”韓奕稱謝道。初度見麵時,李從嘉給的印象極佳,如果李從嘉不是南朝皇子,韓奕情願將他當作小弟來看。

“郭榮小輩,朕未曾傳聞過他做過火麼過人之舉,卿何出此言哩?”李璟訝道。

……

李璟提出讓韓奕畫郭威肖像,並非心血來潮,恰是想藉此體味大周國的氣數運氣如何,想必大半是因為中原天子姓氏換的太快的原因。城頭變幻大王旗,說不定來歲汴梁又換了個異姓做天子,隻要中原又亂了起來,就冇有甚麼令他擔憂的,江南能夠高枕無憂了。

“宋國老此言以偏蓋全了,國老隻看到這五十年來的時勢,卻看不到千年以降,曆朝建國之君莫不是以武力一統天下,未聞以大言虛文一統天下者。我朝天子陛下雖是武將出身,但賢明神武,騎馬能打得了天下,馬下亦能治得了天下”

“聽聞北朝鐵騎軍韓通為人樸重,性烈如火,渾號‘韓瞪眼’,那這位雙目怒睜,貌如金剛的,必然是韓將軍了。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

“北海侯,這是為何?”李璟奇特地問韓奕道。

“卿因福州之事,受了點委曲,這性子也變的謹小慎微了嗎?朕當年在東宮時,你是多麼的意氣風發啊,本日朕伶仃將你留下來問對,天然是但願卿能推心置腹。”李璟臉上顯出不悅之色,他走上一步,輕拍著韓熙載的臂膀,透暴露本身的實在感情。

“韓侯好口舌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呢”宋齊丘恨恨道。

身著緋色官服的虞部郎中韓熙載,神情專注地磨墨,麵前古樸的龍尾硯令他想到了故鄉青州本地出產的紅絲硯,氛圍中飄散著一股淡雅的墨香。可惜的是,當年他逃離中原時,竟然未能帶一件故鄉器物,這不能不說是件憾事。

固然假裝與韓奕毫無關葛,但韓熙載表示韓奕起碼鄙人筆之前應沉思熟慮,哪想到韓奕見韓熙載一再稱本身的爵位,用心與本身拋清親戚乾係,也中非常不爽,便道:

墨是歙州奚氏好墨。奚氏本是北方人,因戰亂避禍江南,而將製墨之秘技帶到了江南,其墨以鬆煙、珍珠、冰片、白檀、魚膠等寶貴質料,製成的墨堅如黑玉,用起來豐肌膩理光芒如漆,金陵宮娥乃至用它來畫眉黛。

硯是歙州馳名的龍尾硯,石材出自本地的龍尾山,質地絕美,成品以其雕鏤渾厚儉樸、線條挺拔、刀法剛健著稱於世。而皇家所用的更是其佳構中的佳構,任何一件都是文人們夢寐以求的文房佳品。

前人將人的麵相跟他的運氣聯絡起來,乃至一小我的麵相與國運氣數有關,市坊間更有很多人以此餬口。

“這位身材魁偉,右頰有顆黑痣的將軍,定是燕人郭崇嘍”

“哦?凡繪畫之道,以人最難,其次山川,然後狗馬、器物,韓侯要繪出五十人,怕不是一件易事。”韓熙載道,“古之丹青名家,善繪人物肖像者,張僧繇重視人物皮肉,陸探微重視人物骨骼,顧愷之重視人物神態,就不知韓侯重視甚麼?”

“傳聞‘二威’不如‘一威’,緊挨著郭崇的那必然是步軍都批示使曹英了”

千百年有關骨相的冊本多不成勝數,漢時的王充曾在《論衡-骨相》中闡述人的骨骼、形體、邊幅同人的脾氣和運氣的乾係,列舉了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皋陶、孔子、劉邦、呂後、漢惠帝、漢元帝王皇後、趙無恤、黥布、衛青、周亞夫、秦始皇等汗青名流的邊幅特性以及被相麵者相中的故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