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三十八章 解甲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剋日氣候酷寒陰暗,不如等氣候晴好時再走。”正月初五,馮道看了看天氣,安閒地對範質說道。

“太師,您竟敢……”郭崇目瞪口呆。

從廳堂內出來,郭崇越想越感覺難辦,他找到範質道:

若本身去能辦成事情,本身早去了。範質腹誹道。

“義勇、鎮北與鐵騎全軍將士都是對國度有大功之士,兄弟相殘,豈不是一件大憾事?郭某離京時,陛下曾有交代,命我既不成與義勇軍交兵,又不能害了王相公,言辭切切,末將不敢違命。”郭崇道。

這時,範質在旁說道:

不必說隨行的侍衛馬軍都批示使郭崇,也不必說兩欽差之一――宰相範質,馮道纔是這一行近百人當中真正的大人物。

“劉德如果不來呢?”

“老夫年青時曾在河陽小住,固然兵荒馬亂的,那段日子倒也是亂中苟安,一恍三十年疇昔了,我已經老了,人一老就會發思古之幽情,記念疇昔。明天又蒙河陽父老美意,老夫感念頗深,乾脆就留在你這河陽城內過個新年。莫非武帥不歡迎嗎?”馮道撫著髯毛道,一臉希冀的模樣。

“啊?”武行德趕緊道辯白道,“太師冤枉呐,我傳聞韓帥忠心耿耿,為國殫精竭慮,衣不解甲,視死如歸,其心唯有日月可表,他怎會謀反呢?太師莫要聽了小人的歪曲。”

“如何不會來呢?”馮道篤定。

“擅殺朝中重臣,與謀反無異。真到了當時,一旦有變,你便毀滅他的抵擋。”馮道淡淡的說道。

“您是說昭義副帥劉德?”範質如有所悟,他這才曉得馮道恰好要從天井徑越太行,挑選澤州一起赴晉州。

“陛下給你的交代,我不管。可陛下授我全權措置晉州事情,生殺予奪,全憑老夫作主,郭將軍就臨時忘了陛下的話吧。”馮道沉寂地說道,“如果將軍對我的措置不滿,大可急奏陛下。”

“太師所言不虛。遼人南下,武某雖未參戰,但也不敢懶惰,我曾向陛下立下軍令狀,毫不會讓遼人超出太行山。”武行德曬笑道,“不過,我們河陽三城百姓光聽到遼人氣勢洶洶而來,驚駭至極,覺得又要生靈塗炭了,卻始終未有上陣的機遇。傳聞這是因為義勇軍在澤、潞固執的很。”

高朋滿座當中,馮道高談闊論,大談大周的新氣象,說著河陽人都喜好聽的都城新奇事,趁便讚美河陽的風土情麵,最後又感慨太行山的高大與險要:

“或許是吧?老夫身為欽差,也要兼聽則明。”馮道見武行德漲紅了臉,又收回了本身方纔的話,又變回模棱兩可的態度來。這讓武行德難以弄清馮道實在籌算。

出人料想,馮道這時卻點頭說道:“武帥不必焦急。這眼看著就要過年了,你麾下軍士們一年到頭也冇多少機遇與家人團聚,依我看就去了他們的差事,讓他們回家過年吧。”

馮道見武行德不提韓奕的名,倒是繞著彎子給韓奕表功,他臉上仍掛著淡淡的笑意,隻是輕描淡寫地說道:

郭崇聽範質說的嚴峻,神采稍變,跺了頓腳,連夜解纜,趕赴晉州。

“王秀峰與韓子仲二人,在陛下心目中孰輕孰重?”

“範相公,依我看太師老胡塗了。自分開都城,這一起上逛逛停停,來到河陽差未幾花了七天,眼下太師又想在這裡過年,他莫非不知晉州局勢,隨時能夠有劇變嗎?韓帥扣押王相公,固然確有大錯,但尚未再有進一步的行動,太師一口咬定韓奕謀反,莫非不是逼韓奕謀反嗎?陛下派太師來措置,是讓他去勸和的,能談和便談和,不是讓他來興風作浪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