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一卷 亂世何處是吾鄉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回郭公,小人奉我家首級之命,願以東南三千義士,奉表向北平王勸進。”李威道。

劉知遠走到堂中,親熱地拍了拍郭威的臂膀,道:“郭兄弟之心,本王知也。用兵有輕重緩急,機會未到,諸君稍安勿躁!”

不久,駐陝州的奉國軍都頭王晏與批示使趙暉、都頭侯章等殺契丹監軍,奉表河東。滏陽賊帥梁暉,有眾數百,也送款太原要求臣附。諸般人等,不一而足,皆受重用。

劉知遠因此廣募士卒,陽城之戰,諸軍散卒歸之者稀有千人,又服從部下郭威的獻計,誅殺吐穀渾首級百口,得吐穀渾財畜,是以河東強大冠於諸鎮,步馬隊力有五萬人。

“爹爹經驗的是!”郭榮躬身說道。

郭榮笑道:“看來,豪傑出少年啊!東南腐敗如此,能在亂兵當中,扯起一麵大旗,能將散兵遊勇連合起來,以殺止殺,非常人所能及也!”

郭氏父子問義勇軍的來源,本來就是在韓、劉二人的預感當中。當下,李威便將一五一十地詳說義勇軍的來源,此中不無誇耀之辭,比如王婆賣瓜,也是待價而沽。

議事堂中,坐著十餘位親信,他們當中最受劉知遠儀重的是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四位,彆的另有王章、白文珂、王峻等大小官佐。

更何況,他厥後又娶了一個賢惠的老婆柴氏。柴氏本是後唐莊宗宮中嬪禦,明宗稱帝後,一改莊宗時的亂政,隻留下大哥宮人灑掃,將年青貌美的宮人全數斥逐,柴氏返鄉後偶爾見到郭威,便看上了郭威。郭威常常本身有過份的事情,柴氏即從旁規勸。以是,郭威年紀越長,這城府就越深,這言行舉止就越來越謹慎越低調,早就不是少年時的阿誰魯莽之人。

“恰是郭某,不知你是……”郭威落座,命人奉茶。

李威心中暗喜,他解纜時,韓奕與劉德就跟他幾次交代過,凡是河東有關方麵問的,知無不言,言無不儘,歸正他們也冇有甚麼不能讓河東方麵曉得的。如果是李威不曉得的,那就明言不知。

“傳聞那耶律德光,已經在大梁穿上中國天子的龍袍,當起了中原的天子,相沿中原官製,號令天下。這該如何是好?”劉知遠沉聲問道。他在親信們麵前,並不粉飾本身的野心。

知客使王峻賣力四方聯絡與進獻,也曾代表劉知遠出使過汴州,覲見耶律德光,對河南一動員靜曉得的多一些,奏道:“回主上,東南群盜蜂起,傳聞那義勇軍彷彿專以劫奪東南諸賊為業。不過,傳聞義勇軍是諸道起首斬殺遼使的,其他的部屬所知未幾。”

正在此時,忽聽堂外人聲鼎沸,世人非常驚奇。劉知遠神采微怒:“郭威,去看看何人鼓譟。”

他俄然又問道:“傳聞東南兗海比來出了一個名叫‘義勇軍’的,諸位可知詳情?”

他本來是刺史之子,然幼時雙親皆逝,依潞州常氏長大,一向是個窮光蛋,但長得孔武有力,技藝又不錯,十八歲時投潞州留守李繼韜部下為軍卒,為李繼韜所賞識。少年參軍,既是為了出人頭地,也是餬口手腕。

及石重貴登極,劉知遠卻遭到新帝的架空,加檢校太師,進封北平王,調任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固然掛上了個北麵行營招討使之名防備契丹,劉知遠實在已經被解除在中樞權力圈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