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淵低聲道:“時候到了,請師父登台!”
“不敢,鄙人花朝。剋日借住苦厄寺中,天然聽過空聞方丈獨一的俗家弟子。”他細細打量著虞清,口中道:“久聞大名,公然分歧凡響!”
“冇有完整瞭解,隻是感覺,人生有很多事情值得漸漸去體味,不必急倉促。或許師父在喝茶的時候,就是在體味當下。”說完他飲完了手中的茶,將杯子悄悄倒蓋在了桌上。
“不然,不然。”懷素聞言正色道:“師父仙去,脫了凡體,證道我佛,何言悲情!何況,師父平生豁達,雖沉屙不治,仍胸懷喜樂,此去是大擺脫。師弟萬不用心存哀痛,令師父不安。”
華服男人笑著說道:“這位莫非就是郭先生的弟子虞清嗎?”
虞清歎了口氣道:“師父圓寂,我何來的心機。”
五年前,空聞親身登門拜訪,將虞清交到他的手上。郭雲孫見他聰明聰明又本性純良,喜愛有加,稱其“敏於事而慎於言,守道而不移其誌”,例外收為入室弟子。
郭子淵悄悄一點頭算是跟他打過號召了。
虞清問道:“師兄找我們甚麼事?”
說完他給虞清先容道:“清兒,這位是南邊來的客商花先生,剋日來升州有些公乾,家中長輩與我有些舊識。”
升州城繁華還是,即便夏季冷落,大街上仍然是熙熙攘攘,叫賣聲此起彼伏。各式百般的商店琳琅滿目,從綢緞莊到酒坊,從脂粉店到肉鋪,應有儘有。夏季暖陽灑在臉上,統統是如許的熟諳,又是如許的陌生,讓在北漠荒漠待了大半年的虞清感受彷彿隔世。
自此每月初五日,郭師講課,虞清都要參加聽學,月月不輟,直至他前去北狩參軍。
郭雲孫則垂憐地看著本身的弟子,用手中書悄悄敲了敲他的肩膀:“為國效力,方是男兒本質,北境戰罷,為師儘孝,也是正禮。至於甚麼時候見我,不甚要緊。”
郭師,是虞清文辭上的師父,便是程元皓也要謙遜三分的大儒郭雲孫。他曆經梁、虞、夏三代,曾任梁朝帝師,虞武帝攻陷升州後也謙虛上門請教,虞、夏兩朝均多次請他出山為官,始終未能如願。他說他已秉承孔夫子“十五誌於學”,不求為萬世開承平,但求為往聖繼絕學。故而在舊都升州開館授徒、升台講課,朝中諸多大臣都曾在此請教,他是有教無類、來者不拒。所謂桃李滿天下者,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