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獨孤鳳也不解釋,隻是淺笑反問道:“諸位可知為何會有天劫?”
不過天界對於此界文明的引領指導,並非是精耕細作的庇護,而是完整的開放式放養,在灑下種子以後,就任其天然傳播,不加半點保護。是以呈現物種退化,文明發展,是在天然不過的事情。
甘碧梧和丁娥的爭辯,獨孤鳳也是一清二楚。她固然並非是此界土著,但是透過前知後察之術,能夠清楚的看清這個天下的汗青。蜀山天下的修行界的生長確切是如甘碧梧所說的普通,上古之時,民氣渾厚,人類之間紛爭較少,是以修行起來非常的輕易,乃至千三大劫和四九重劫,也冇有現在這麼短長,很輕易就能度過。
甘碧梧笑道:“那也一定,我們此界人眾固然不能與天界比擬,但是千餘年前,一樣是民氣渾厚,災劫不顯,有道之士獲得傳承,隻要在山穀靜修,便可獲得成績。隻是現在品德陵夷,民氣淪喪,漸進末法之世,纔有各種災劫閃現。此番各種,不過是天下成住壞空罷了,即使是天界光陰悠長,也一樣難逃此理,隻是過程比我們這裡遲緩罷了。”
獨孤鳳倒是曉得世人擔憂的啟事,固然滯留此界,實際上能夠長生不死,永享仙福。但是這劫數倒是不竭積累,一重比一重短長,初期還能靠著修為硬抗疇昔,但是第二重劫數以後,就要想方設法堆集外功,抵消劫數的短長,才氣勉強度過了。
此界的人類文明直接來自於天界的傳播引領,是以次序井然,頗近似於天界。這就是所謂的上古之時,神人不分,仙凡混居。
甘碧梧笑道:“是呀,天上仙宅宮闕,固然寂靜華麗,遠勝此界,但也隻是廣夏環宇,與茅舍草房之間的辨彆。天界上仙,固然無災無劫,卻也有諸多沉重職責,不能安閒清閒,與之比擬,我們地仙固然有一千三百年一次的地仙大劫要過,但是其他天下的清淨清閒,倒是天仙所不能及。”
此界上古之時的汗青固然不算悠遠,但是大能太多,天機被掩蔽滋擾的過分嚴峻,即使以獨孤鳳目前的修為境地,也難以回朔旁觀。不過,就她旁觀到的內容,也已經能夠肯定,蜀山天下的人種文明,並非是她所熟諳的退化論,而是更近似於中原先民的神話傳說。
丁娥倒是微微點頭道:“正如道友所說,天劫發自天心,起於人慾。現在之世,世風日下,品德陵夷,將近末法之世,天劫能力隻會越來越強,就算我等身負玄門無上法力,也難以逆反六合。以是纔有千年以後,紫府絕傳之說。此時天道定命,非人力難以挽回。”
在獨孤鳳看來,天界就像一個刀耕火種期間的農夫。彈壓天災、均衡五行,就是燒荒開田。傳播文明,遺留天書,就是流傳種子。凡人修行,成仙成仙,就是天界能夠收成的種子。靈空天界和蜀山星球的辨彆,更像是精耕細作的熟田和刀耕火種的野地。至於功德與天劫,正與肥料和農藥的感化近似。
丁嫦不由笑道:“羅六師妹倒說得好,借使地仙如此易為,似我們這等清福,那些天府仙官都願退這一步,不再奇怪那天仙位業了。”
獨孤鳳微微一笑,丁娥所說的千年以後,紫府絕傳,她天然明白是甚麼意義。遵循本來的汗青過程,峨眉大興,是蜀山玄門最後的迴光返照,峨眉四代以後,就要絕傳人間。到時候,不但僅道指正宗如此,統統得自天界的傳承道統都要在人間失傳。全部蜀山天下仙路斷絕,仙道文明完整陵夷,進入所謂的末法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