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包黑炭真不識汲引,也不看這是甚麼場合,怎地說出這般話來。”
“大宋第一聰明人”,包拯估計有些年冇有聽到這個詞兒了,現在從歐陽修嘴裡說出來,便不由地嘴角微微一揚。
猜想這兩人官階稍低,不敢說大聲了些,不過在皇上四週轉悠的那些人卻不怕了。
薑凡微微點頭,這麼簡樸你也猜不到,真是夠笨的。
答案從她嘴裡一出口,一旁的內侍便笑著點了點頭,給了她一顆晶瑩的琉璃以作憑據。
薑凡見他這副模樣,撲哧一笑,心中歎道,老包啊,這些馬屁可還拍得你舒爽?
作為名看重史的明君宋仁宗,如果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那麼這位仁宗的肚子裡的估計就是艘航空母艦了。
酒過三巡,眾賓已伴隨龍駕泛舟行於金明池上,趁著酒意爭相詠月,企圖在皇上麵前博個彩頭。
可這位仁宗天子想來年齡漸高,縱使有些馬屁拍得過分較著和誇大,他也全數笑納,隻求圖個君臣同樂的喜慶罷了。
皇上悠悠說到:“提及燈魁,朕感覺歐陽愛卿又是勝券在握咯。”
當仁宗念出“周夢瑤”三個字的時候,殿內響起了一片噓聲。
周夢瑤麵前一亮:“誒,彷彿是有這麼倆人來著!”
包拯拂袖,當即怒道:“一群溜鬚拍馬之人,不敷與語!”
“我等在此美酒好菜,吟風弄月,可曾想過那些無家可歸的哀鴻,這中秋團聚之時,他們又該置身那邊?”
“猖獗!包黑子,我等隨皇上賞中秋之月,雅興正酣,你膽敢口出蔑言!”
其上宋書兩聯:秉公不偏三尺律,鑿壁可偷一線光。中間另有提示,打兩個三國人名。
不是阿誰“大宋第一聰明人”包黑炭,也不是阿誰才高八鬥的歐陽永叔。
周夢瑤嬌嗔:“我偏不,本蜜斯不信第一個就猜不出來!”
人群當中不知是誰傳來一聲戲謔:“哎呀,希仁兄,本日中秋佳節,皇上又恰是弄月興濃之時,你就彆提這些無關緊急之事嘛。”
“看在永叔麵上,我臨時不與你計算。”徐介輕哼一聲,拂袖回身,不再理睬包拯。
燈魁?薑凡頭一次聽到這個字眼,不過看這些王宮貴胄、文武大臣們都是興趣勃勃,想來應當是個極好的名頭。
一輪明月高掛天涯,眾星拱照,適逢中秋佳節,這些大宋的文人騷人自是難忍一抒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