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_第四十九節 心卻依然疏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二人經常聊起此次赤霞穀之變,餘瑤是崑崙嫡派弟子,見多識廣,她猜測太一宗出其不料偷襲赤霞穀,最大的倚仗恰是雷火劫雲,不知他們使了甚麼手腕,將劫雲萬裡迢迢移至崑崙山,赤霞穀中的一乾同門,恐怕除了阮長老秦長老等寥寥數人,無人能逃過此劫。不過太一宗既然有如此短長的殺手鐧,為何不直取流石峰,而是挑選了赤霞穀?最大的能夠是劫雲移至此處,能力遠減色於連濤山的護山大陣,攻不破流石峰上的各種安插,與其無功而返,不如一舉毀了赤霞穀中的崑崙俊彥,重創旁支七派,搶占先機。

修行之餘,餘瑤一向在察看魏十七,測度他的設法。從大要看,他是個道心果斷的劍修,用最笨的體例,孜孜不倦地磨鍊禦劍術,心無旁騖,對女色也有節製,並不迷戀,回想他的言談舉止,底子不像一名血氣方剛的青年。

且非論飛劍入體是多麼凶惡,魏十七麵對的最大困難是黃螭丹數量有限,冇法支撐他和餘瑤同時修煉。衡量利弊,魏十七決定轉而修煉“鬼影步”,把大半黃螭丹交給餘瑤,助她凝練劍種。他有一種預感,山腹當中的安好並不會持續好久,太一宗的背工毫不但是雷火劫雲,必須儘快晉升氣力,以應對隨時能夠來臨的危急。

魏十七按部就班磨鍊禦劍術,練到這類境地,已經臻於極致,所謂“心劍合一”,不過如是,而後更進一步,不過乎修煉劍芒劍氣,乃至於劍絲劍靈。阮靜留給他的第二篇“劍訣”,倒是另辟門路,旨在將本命飛劍煉成劍丸,攝取體內祭煉各種神通。五金飛劍入體,虧損肉身,難怪阮靜提示他寧肯慢一些,也不要急於求成。

日子一每天疇昔,微光透過岩石罅隙照入山腹,偶然是稍帶暖意的日光,偶然是清冷的月光和星光,魏十七對子午兩刻六合氣機轉換非常敏感,每到這時,他便在石壁上刻下一條劃痕,固然偶然會因修煉而錯過,但大抵的日頭不至於相差太多。

每當她試圖走進他的天下,總被他成心偶然地推開,身材密切無間,心卻仍然冷淡。

餘瑤放下了矜持和心結,大風雅方接管魏十七的美意,在乾坤一氣丹和黃螭丹的支撐下,破鈔了大半年的工夫,溫養道胎,勤奮不輟,終究規複如初。但她仍然麵對一重難關,那就是凝練劍種,隻要凝成劍種,短柄雁鐮纔有效武之地。

魏十七也冇有荒廢光陰,他把持飛劍在石柱上練習刻字,停頓神速,隔了十餘丈間隔,藏雪劍如飛梭般來回,收放自如,一次刻下一筆,留下一行行酒盅大小的筆跡,深得“準”、“穩”二字的精華。

他們朝夕相處,耳鬢廝磨,相互變得熟稔,能夠開一些無傷風雅的打趣,但餘瑤始終感覺,她並不真正體味他。

經此一戰,崑崙元氣大傷,且不說向漁、崔吉、丁一氓、石烽火、申屠平這些有能夠衝破劍氣關的英才,單是五行宗主持論劍的弟子,也都是崑崙嫡派的中堅,若全都隕落於此,恐怕三五十年規複不了元氣,此消彼長,隻能眼睜睜看著太一宗的權勢超出蠻骨叢林,一步步向西陲滲入。

大凡青年,不管多麼老成,多麼早熟,總對這個天下抱有獵奇心,難以抵擋引誘,有機遇的話,情願嘗試各種能夠,他們麵前的門路有無數分叉,有諸多挑選,正因為看不清前程,以是冇法躲避蒼茫、錯失和悔怨。但對魏十七來講,這些負麵的情感完整不存在,他彷彿從一開端就曉得本身需求甚麼,能獲得甚麼,如何才氣獲得。她模糊感覺,隻要經曆塵凡,嘗過人間的甘苦,回過甚來,才氣有這份風輕雲淡、安閒不迫的表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