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這個題目,牟長史也早有籌辦,他傲然道:”王爺深謀遠慮,天然牽一髮而動滿身,如果發難,四方呼應,豈能孤軍奮戰?“
葉行遠在南潯州也見過姬繼深好幾次,也曾深聊天下大事,有直觀的感受。從他言下之意來看,他對蜀王本身隻是比較對勁的,顧慮的乃是蜀王的擔當人題目。
他沉吟半晌,方纔字斟句酌道:“世子少年惡劣,脾氣不佳,但也曾隨名師受教,善於策畫。行事固然暴躁,但也能受人規勸,如果大人以理服之,必可君臣相得。王爺春秋正盛,身材健旺,而後二十年不敷慮。
這類環境之下,如果王爺能夠破格汲引,許葉行遠一個大大的出息,一定不能將此人收於麾下。
如果葉行遠是傳統的文人,那麼聽了這一番話,挑選蜀王一麵也一定不是功德。一旦勝利,他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執天下,隨心所欲。
葉行遠閉目道:“那就請長史立即飛書,請王爺決計!”
隻是現在情勢比人強,是他來求人,而非彆人來求他。牟長史隻能按捺住性子,陪笑道:”大人的禪機,老夫難以理睬。茲事體大,還請大人明示,以免有所曲解。“
公然是有聯動的,葉行遠心中稀有,不過這些聯動起事可否如蜀王所願,那卻難說得很。他故作漫不經心問道:”那不知王爺到底有幾家盟友,可靠否?“
機遇個屁!牟長史肚子裡罵娘,這年青人如何和老狐狸似的滑不留手?怪不得能與內閣諸老對抗,不落下風。這小子真是小我物!
蜀王府這邊確切有誠意,可惜一來他們幾近冇有勝利的能夠,二來世子行事如此殘暴暴虐,葉行遠不屑與之為伍。他便隻淡淡點頭道:”那也不必勞動王爺。“
不過本來兩邊並無交集,蜀王頂多就是感喟此人不為己所用罷了。但自從葉行遠到了蜀中,王府實在早就有了拉攏的心機,隻是時候不長,葉行遠又一向抓著慈聖寺案窮追猛打,這才未曾展開行動。
牟長史大喜,葉行遠如果一口回絕,他當然就碰一鼻子灰。但如果葉行遠就此承諾,他卻也隻能將信將疑。現在葉行遠這個迴應,是最得當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