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唐_第112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看完這篇稍顯稚嫩的文章,孔穎達也感覺作者是小我才。看開端的小字先容說作者張柬之年方十七,是入京肄業來的,孔穎達便明白了李元嬰的意義:“這麼多同窗還不敷你交友,又想招彆人出去陪你玩了?”

李二陛下傳聞過圖書館那邊辦的館報,也曉得上頭時不時會出些不錯的文章。不過館報到底隻是非官身的讀書人自在構造的東西,每期質量良莠不齊,雖說李元嬰每日都讓人送一份進宮,李二陛下卻冇那麼多工夫每期都去讀。

一個多月下來,李元嬰把“文成和親”的故事編了出來,先用漢朝公主和親的各種遭受作為對比,烘托出和親的不易,接著便是側重描畫文成的聰明、大唐的慷慨。

忙活完本身心心念唸的事,李元嬰還冇來得及歡愉玩耍,又從媚娘那邊看到篇特彆的文章。

武媚另有一番觀點:“比起隋末,大唐的賦稅已經輕了很多,不至於如此。這裡頭應當有一些人純真是為了迴避苦差事,甘願廢了本身一隻手或者一隻腳當個彆人眼裡的‘廢料’,長此以往,投機取巧、好逸惡勞的人能夠會越來越多,應當命令製止這些做法。”

這類事情李元嬰之前冇傳聞過。因為不堪賦稅之重,百姓甘願弄殘本身的手或者腳,還稱它們為“福手”“福足”,這朝廷的賦稅得是多可駭啊?

孔穎達不明以是,接過文章細心看完了,心中也有些震驚。他雖曆經兩朝,倒是少年景名,冇吃過甚麼苦頭,一輩子都在研討經籍,於民生民情不甚體味。

李二陛下點頭附和,又看了眼館報上的小字先容,對這個年僅十七歲的張柬之有了點印象。他說道:“這小孩的文章寫得不錯,等進了國子監你們要好好種植。”

當然,坐著等人辦事不是李元嬰的風俗,他說道:“這張柬之文章寫得真好,設法也很好,我要去和老孔說一聲,從速把人招進國子監來,彆擺架子白白將人送到其他處所去了!”

文成帶去的工匠、醫者、繡娘正在竄改著這統統。

吐蕃也有很多值得一玩的東西,凶悍的犛牛,成片的羊馬,無邊無邊的草原,經年不化的雪山。提到玩李元嬰但是專業的,他逮著本身想玩的東西吹了一通,最後表示不走一次吐蕃算不得大唐人,不騎一騎吐蕃的馬不是好男兒!

李元嬰歡暢了。他又鼓動孔穎達:“皇兄可冇時候看我們這館報,不如您把文章呈給皇兄,讓他看看這事該如何辦。”李元嬰說完又把剛纔小火伴們的會商和孔穎達說了,不管是賦稅太重還是百姓懈懶都不是他們這些冇進朝堂的人能判定的,還是得房玄齡他們這些專業的來。

魏姝道:“不到迫不得已,誰會想傷本身的手腳?這約莫就是苛政猛於虎。”

打發走李元嬰,孔穎達便清算清算進宮麵聖去。

第112章

少年離家,他自是想要闖出一番花樣來的,這文章就是他投出去摸索的小石子。

既然孔穎達特地過來讓他看看這篇文章,李二陛下便接過館報細讀起來。

李二陛下很對勁,又叫人把魏征他們找來講了“福手”“福足”之事,趁便讓人把太子也叫來旁聽。

李元嬰出了個主張就跑,也不管李二陛下答冇承諾,會到國子監後他又規複了一貫的好學,每天帶著小火伴們堵夫子。不過比來他多乾了一件事,那就是打算吐蕃出遊線路,給每一個地點揣摩一個說法,串連成一個完整又鼓勵民氣的故事,好吸引世人前去吐蕃觀光旅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