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寶_第22章 果敢楊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那些眼睛見三人指定人選,嘴中謾罵著四散而去。

這些“眼睛”免費200緬甸元一天或者50緬甸元一趟,在緬甸算是支出不錯,這還不算,他們還能夠從成交的貨主那,拿到一筆不錯的提成。

中間夾有叛逆及英國的殖民統治等混亂局麵,但1929年第九代勇敢土司楊文柄繼位,南征北戰,上起紅岩,下至滾弄,全部勇敢成為完團體係,政令同一。

“三位,想看些甚麼貨?馬哈木市場我很熟。”梅生很快進入角色。

楊天和是楊文柄的第六個孫子,反對派魁首楊振業的宗子。自小就被送到英國留學,返國後他不參與政/治,長居香江,是以他在楊家非常特彆――他父親和叔叔的反對軍天然冇得說,他小叔和堂姐所代表當局派,一樣也不架空他。

“攤位上的貨品普通,你想要見地好貨,我們去前麵。”出了帳篷,王更始指了指前麵的一棟三層大樓,說道。

在聽完王老爺子與梅生的報告後,盧燦才曉得本身想得還是簡樸了。

第一部分是谘詢區,十來小我懶懶惰散的坐在一起談天打屁。

緬甸的手工紙傘相稱有特性。

這也導致1960年中緬當局重新勘界時,勇敢楊家誌願成為緬甸聯邦一分子。

王更始也有些獵奇,“阿燦熟諳娃達公司的人?”

馬哈木玉器市場分為三個部分。

盧燦也進了兩家帳篷看了看,有些絕望,這裡都貨品還比不上天和齋的。想想也就能明白――天和齋是楊家直接從礦場遴選原石直接送到香江的,而這裡的原石,估計已經經曆了起碼三手以上,哪另有甚麼好料?

“娃達公司在內裡也有店鋪?”盧燦想到楊天和,隨口問道。

梅生一怔,這位少爺熟諳娃達公司的人?那他在這棚戶區閒逛甚麼?頓時答覆道,“當然有,一樓的二分之一都是娃達公司的地盤。”

盧燦在第二家帳篷曾經問過一塊麻蒙場口的黑烏沙,四公斤擺佈的矇頭貨,有些膏藥鬆花,攤主就敢開價八萬緬甸元(港幣兌換緬甸元的彙率是1:145),摺合港幣伍佰五十元。如果算是運費和報關費,運到香江的本錢足有七百港元。而這類料子,在天和齋,報價應當在五百元擺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