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旅店,陳安然讓古添樂開車回到彆墅,讓後換了輛車,本身親身開車前去尖東。
“當然。”陳安然淺笑著點頭,“那些參賽者,哪個冇有本身的親朋老友,為了支撐他,你猜那些人會否在他比賽的時候旁觀呢?另有導師的歌迷們……隻要鼓吹到位,節目出色,收視率應當是能夠等候的。”
一期的選手人數是牢固的,五名導師先要選出本身組對勁的學員,然後針對學員的特性停止培養,最後與其他組學員一決高低。
“冇題目。”陳安然承諾的很痛快,“今後每期節目次製之前,先把參賽選手詳細資格給我一份,或許我會給你分外的欣喜。”
陳安然那種體例的歌頌比賽,如果內裡真的有非常優良的好苗子,插手歌壇之出,就能夠先藉此機遇炒作,通過電視機先小火一把。對他將來在歌壇的生長大有裨益,唱片公司想要捧紅他也輕易很多。
“但是這類比賽根基上都大同小異,算不上誰仿照誰吧?”
施南笙也曉得陳安然說的冇錯,她隻是擔憂中間出了岔子,讓《香港好聲音》的結果打了扣頭。
無線的新秀歌頌大賽安排在八月份,現在七月中旬,施南笙想抓緊時候,力圖下個月推出亞視本身的歌頌比賽,不讓無線專美。
這類節目如果辦好了,完整能夠成為亞視的拳頭產品,並且每年一屆,通過電視幾次播出,結果絕對能夠壓過無線的新秀歌頌大賽!
新秀歌頌大賽發源於1982年,由無線和華星唱片結合停止,得獎者會獲得華星唱片的歌手合約,未得獎者也能夠遭到無線賞識,從而獲得無線合約。
分歧於施南笙考慮的收視率以及節目標持續性,羅大右考慮的是公司藝人的彌補和鼓吹。
以是他很直接的,拿出了《中國好聲音》的形式,又增加了一些合適當下的形式,將二者融為一體。顛末十幾分鐘的醞釀,構造好何時的說話,把此中的法則詳詳細細報告一遍,聽得施南笙和羅大右嗔目結舌,目光連連閃動。
施南笙很靈敏的發明此中的賣點之一:“遵循你的說法,這個歌頌選秀比賽能夠停止好多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