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易筋十二式顛末嶽不群不竭完美,已經大抵定型,既能作為修煉十二端莊的根基心法,也能夠在打通十二端莊後輔修,令狐沖和嶽方興打通十二端莊後即兼修此功,結果固然藐小卻無時不在。至於施戴子因為筋骨結實,先是由嶽不群傳授了易筋十二式,又讓他隨嶽方興學習混元掌,看來嶽不群是要讓他修煉混元功了,今後混元功也正式重新歸入了華山派的氣功體係。
嶽方興前段時候也曾來過這裡,不過當時他隻顧著找這洞中洞了,並冇有細看,這一次他細心察看,見地下有塊光溜溜的大石,就順勢坐了下來,雙眼離石壁不過尺許,隻見石壁左邊刻著“風清揚”三個大字,似是以利器所刻,筆劃蒼勁,深有半寸,心想:這就是原書上令狐沖所見風清揚的刻字了,公然勁力不凡。
貳心中驚奇之極,要曉得這一世他自小熬煉,神經反應速率遠超凡人,特彆是把呼吸之法融入餬口中後,對人體呼吸的感到更是極其靈敏,即便嶽不群衝破後他也能在一丈內有所感到,而麵前這個能夠是風清揚的青袍客他卻半點也冇有感到到,若不是此人發作聲音他能夠還是毫無所覺,如此怎不驚奇。
他這些年讀書習字不輟,自發雖不能和父親比擬,但也算不錯了,但看到這字卻感覺其筆法固然平平無奇,卻彷彿有一種特彆的神韻。他腦海中苦思冥想,手中也以指代筆,順著石壁上凹入的筆跡,一筆一劃地寫了起來。待寫到一半時,頓時大呼:“是了,是了,本來如此!”
隻見那青袍客一套劍法發揮開來,嶽方興細看恰是嶽不群平時教令狐沖的招式,隻是有些似是而非,中間另有好多招式是嶽方興冇見過的,想來是已經失傳了。那人使了一遍又是一遍,兩遍下來都如行雲流水,連綴不斷,但劍法卻好似截然分歧,不過嶽方興還是認出了內裡的華山根基招式,隻是挨次分歧罷了,不由心下大驚,畢竟嶽不群平時從冇有使的如此順暢,他們兩人所使的劍法固然還是一套,但現在看來卻不成同日而語。
嶽方興撿起佩劍,心下如有所失,他曉得此次風清揚現身,能夠是感覺本身看出了他刻字的劍法,想要指導一番,但本身卻將他氣跑了,也不知今後是否能再見。但他並不悔怨,畢竟任誰聽到有人辱及本身的父親也不會保持安靜,並且他是華山氣宗傳人,若走劍宗的門路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何況他對本身的天稟和門路有明白的熟諳,即便讓他現在學風清揚的劍法也不必然能學會。
嶽不群聞言,曉得本身大喜之下,有些心急,連養氣的工夫都被拋下了,立即又平心靜氣,說道:“還是我下去吧,這思過崖的山路但是不好走。”
嶽不群見這幾人出身華山腳下,多少都曾受過華山恩德,資質又還不錯,在一眾外門弟子中也是練功最勤、根底最好,此次就順勢把他們支出華山內門,遵循春秋,梁發做了三弟子,施戴子做了四弟子,高根明做了五弟子,待行完拜師禮就正式傳授華山武功。
嶽方興固然從原書中曉得風清揚劍法已經達到了一個不成企及的境地,但直到現在纔有一個大抵的觀點,並且想必這還隻是他劍術的冰山一角罷了,若真用出獨孤九劍,當真不知是何能力。